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南水北調工程中線:千載文明搶救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7 00:07:18  


 
  2006年,淅川縣倉房鎮東南方向徐家嶺附近發現一座大型楚國貴族墓葬。其中,11號墓呈“甲”字形,出土文物包括5個鼎和4個缶。經考古專家勘察後認為,該墓葬為戰國早期的楚國貴族墓葬,墓主人可能是大夫級貴族。據悉,徐家嶺楚墓是目前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發現等級最高、保存比較完整且出土文物較多的一座大型楚墓葬。它的發掘,為研究楚國歷史文化發展、喪葬習俗、楚國與周圍各諸侯國的關係等,都提供了很好的憑證。

  位於淅川縣上集鎮的溝灣遺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淹沒區文物保護項目之一。2007年7月,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開始發掘,至今已完成面積3000平方米。發現的遺跡現象包括陶窑、灰坑、墓葬、甕棺葬和燒土堆積等共計770個。出土文物包括銅錢、銅鏡、鐵燈、玉器等。其中仰韶文化最為豐富,對研究漢水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序列,探討黃河與長江中游地區的文化交流狀況,都有重要的價值。

  隨著越來越多文物和遺存的出土,一幅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畫卷在丹江口庫區漸漸鋪開。文物搶救工程還在繼續,古文明的“足跡”也離我們越來越近。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