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台新“內閣”引領“後ECFA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9 10:01:42  


  中評社台北5月19日電/馬英九就職兩周年前夕,“內閣”由於副院長朱立倫參選新北市長而局部改組。到目前為止,牽動的主要是“經建會”與“金管會”兩會主委,“內閣”整體架構基本上維持舊觀。但包括新任陳冲副院長在內,三位受到拔擢的新“閣員”皆以財經見長,顯然與六月可望簽署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有直接關聯。

  聯合報社論指出,陳冲在“金管會主委”任內就是推動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的主將,對兩岸事務甚為熟稔。如今更上層樓,負責整合協調財經小“內閣”;以其手腕的靈活、心思的冷靜細膩,加上勇於任事、不拘泥於形式,面對ECFA這個在內部反對黨全力杯葛、煽動恐慌情緒,對岸則虎視眈眈、步步為營的艱困形勢,傳統的技術官僚按部就班、等因奉此的作法恐將窮於應付,這正是陳冲重簷最佳的用武之地,眼前的逆流可望化解。

  “經建會”主委的更迭,由於當事人“主動”宣布,原任的蔡勳雄主委又謙沖樸實,加上無端鬧出一場“兩個女人的戰爭”,因而搞得波濤洶湧,眾人側目。眾所周知,數十年來,“經建會”負責規劃布局、溝通協調,才真正是財經小“內閣”的核心,如果得到高層的肯定與全力支持,其戰鬥力量無與倫比。但這種戰鬥力,可以興利,卻亦可以為禍。例如,在郝柏村任“行政院長”時,深獲李登輝“總統”與郝院長信賴的“經建會”主委郭婉容,迎合新掌權者好大喜功的心態,搞出一個“六年國建”,動用全台資源還大事舉債從事公共建設,就是最具體的例證。數千項六年還完成不了的大小建設,其成就遠不能與規模極小的“十大建設”相提並論,但虛擲人民血汗、濫用全台資源,留下一個深不可測的赤字黑洞,迄今遺禍未已。

  因此,當郭主委的令嬡劉憶如二十年後接掌相同職位,固是一段佳話,但千萬要從其中汲取教訓,莫再重蹈覆轍。內定接任“經建會”主委的劉憶如,具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其專業素養應可信賴,而且素來推崇自由經濟、尊重市場機制,對公權力不當干預市場運作的作為痛加撻伐,相信在她主導之下的“經建會”,應可表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這卻不表示“經建會”可以垂拱而治,完全放任市場自行其是。在平常時刻,“經建會”即有前瞻經濟走向而預作綢繆、化解市場失靈適時加以補救,以及改善經濟大環境任個體充分發展的基本使命。此際正值台灣經濟由長期鎖國邁向自由開放、兩岸經貿互動自百般掣肘到四門大開的關鍵時刻,“經建會”不僅要為加緊腳步走向開放的台灣經濟指出最妥善的前進道路、事前盡力消除橫亙道中的坎坷崎嶇、協助談判團隊爭取最有利的條件,更要掌握機先,在兩岸尚未互免關稅之前,一方面選擇有潛力、具優勢的大量中小企業,針對其核心競爭力,出錢、出人,拉他們一把,幫助他們茁壯長大,搶先站在開放的起跑點上,庶可不虞慘遭衝擊淘汰,還可能領先掌握廣大的大陸腹地與市場,成為台灣經濟堅實的依靠;另一方面則藉建設“經貿特區”提前兌現和平紅利,使近悅遠來,加速經濟成長的腳步,迎對一個嶄新的“後ECFA時代”。

  其實在現任的蔡主委任內,“經建會”正銜命規劃“黃金十年”的發展戰略;如今有充滿活力的新推動者就位,其上更有熟諳兩岸事務的副院長督軍,黃金十年的規劃應可臻善美,更具可行性與說服力,彌補馬政府上任以來始終未能提出亮麗遠景的遺憾。

  歸根究柢,馬政府過去兩年令人失望的表現,其癥結不在“閣揆”、更不在“內閣”成員,而在馬英九自身跌跌撞撞,從錯誤中學習。如今,似乎已可見到相當進步,決策品質已有改善,用人格局也比較專業、成熟,只要更尊重專業、分工授權、謹言慎行,應可寄望漸入佳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