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京學者:中美關係 橫看成嶺側成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2 00:26:28  


 
  中美關係的廣泛性表現在,兩國關係包括了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全球性的問題,大凡重要的全球性問題都成為兩國關係中的重要議題,有的學者把這種情況稱為中美關係的全球化。這與90年代的情況是很不相同的。去年11月兩國達成的《聯合聲明》是兩國在全球的大背景中來規劃兩國關係的一個重要文件,從安全到經濟,從經濟合作到應對氣候變化。這種情況說明,第一,中美關係的基礎在不斷擴大;第二,全球性問題在兩國關係中的地位越來越大;第三,兩國的合作對於國際社會應對所面臨的共同挑戰越來越重要。 

  另一個趨勢是兩國關係漸趨均衡。《聯合聲明》強調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強調了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強調了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處理有關分歧,就是強調要建立平等、均衡的兩國關係。在90年代,美國學者常常說,中國需要美國遠遠大於美國需要中國。現在他們不這樣說了,因為美國對中國需求大大增加了,奧巴馬政府也一再表示與中國的合作對美國的重要性。當然,筆者也不認為美國對中國的需求大於中國對美國的需求,還是相互依賴,互有需求,誰也離不開誰這樣的表述更好切合實際。 

  中美關係出現上述特點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國力的增長,由於此次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增長被放大了。但中國人自己很明白,中國的國力無論從絕對還是相對兩個層面看,與美國都相差甚遠,中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美國仍然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挑戰美國的這種地位。實際上從鄧小平先生當初說“永不當頭”,中國就定下了這個方針。自然,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責任和作用都會增大,但中國的基本方針仍然是繼續韜光養晦,積極有所作為。現在有的美國學者和媒體人對中國的態度很敏感,以至在今年全國人大的外長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到中國的“強硬”,在一些學術討論會上有美國學者講到中國的“傲慢”。實際上中國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而在該說“不”的時候中國當然要說“不”,實際上在過去也是這樣的。而對中國表示應有的尊重,應該不是對美方的過高要求。 

  三十一年來,中美關係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兩國關係一直都是在克服困難、排除干擾中向前推進的,因為兩國的共同利益畢竟大於分歧。這仍然是我們對未來中美關係的期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