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改委10日3次談物價 強調補貼低收入群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5 16:11:34  


大蒜漲價綠豆跟風 各地綠豆“漲”聲一片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國家統計局與國家發改委談物價的話題近來頻現媒體報端,對於百姓關注的物價話題,兩大部門也以各種渠道發出澄清的聲音,其中,發改委在近期三談物價(5月14日、19日、24日),主動回應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受到各界關注。

  統計局專家稱蔬菜短期暴漲影響有限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了2.8%,其中,食品類漲幅最大。三四月份全國蔬菜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8.5%和24.9%,而北京漲得更多一些,分別上漲32.7%和32.6%。

  但單從CPI看,統計數據卻顯示很低,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國家統計局有關專家對此解釋稱,CPI不是單一商品的價格漲幅,而是一個總體指標,反映的是全國13億多人消費的商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變化情況。而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往往是對單一商品價格變化的感受。

  另外,有些商品和服務是經常性的消費項目,百姓對價格的上漲更敏感。比如大蒜價格暴漲,老百姓感受特別深,但可能忽略了豬肉價格低於去年同期,其他蔬菜價格也沒像大蒜一樣瘋漲。雖然蔬菜漲幅很大,但蔬菜在CPI中的比重有限,短期的暴漲對CPI總指數的影響是有限的。

  對於有百姓覺得生活成本越來越高,CPI是否被低估的問題,統計局專家指出,這是個人承受能力的差異。如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電氣等生活必需品上,當前CPI調查的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中又以食品類、居住類漲幅居首,因而低收入家庭會感到價格漲幅大、生活壓力增加。對高收入人群來說,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小,而他們購買的轎車、手機、電腦、液晶電視等價格又多為降價趨勢,因而對價格上漲也就沒有那麼敏感,承受能力也更強。

  一般來說,普通居民關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商品和服務。而CPI調查的範圍更加廣泛,是一個加權計算後的綜合平均數,其中既包含有上漲的品種,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種,如果居民用具體上漲的商品或服務項目的價格與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相比,就會覺得CPI低估了。

  對於有個別網民稱蔬菜價格“發燒”,CPI數據未反映真實通脹水平。價格統計專家龐曉林表示,如果拿國家公布的CPI跟我們每天上街買東西所接觸的每一種商品去比較,往往大家會產生誤解或者是錯覺,因為不同的人群對物價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消費結構群體對物價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不同地區的物價漲幅不一樣,大家對物價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很多,也是近年來新聞媒體和網絡質疑CPI的問題之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