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國國史上的“大事因緣”解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4 00:10:12  


何炳棣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編者按 六十多年前,陳寅恪先生認為,兩宋新儒學的產生,是我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緣”。但是,何炳棣先生卻認為,我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緣”應該是墨者協助秦國完成統一大業,而本身卻消溶於時代政治洪流之中。秦國轉弱為強,人們一般都歸功於商鞅變法,但事實上,應該歸功於墨者的幫助。他說:“完成此篇論文之後,卻不由得對墨子及其忠實信徒非講一兩句純感情的話不可:墨者原有兼愛非攻無私救世的清補良藥,竟被時代巨變無情地化為本身生命的強酸消溶劑——這是國史和人類史上值得謳歌贊嘆的永恒悲劇!”

  四年前,何炳棣先生開始思索這件大事,經過大量考實之後,近日他撰寫了三萬多字的《國史上的“大事因緣”解謎——從重建秦墨史實入手》一文。5月13日下午,何先生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黃長風講座上,為300餘位清華師生講解了這篇論文。著名科學家楊振寧主持演講,林家翹、李學勤和陳來教授分別提出了相關問題。

  本篇論文分為五個部分,即河西地在秦史上的重要意義、墨者巨子制始末考辨、獻公朝墨者仕秦考實、圖強運動中墨者的主要貢獻和結論。由於本刊版面所限,只能刊登部分內容。如果讀者朋友需要這篇論文,請來電告知,本刊可免費提供。

  演講人:何炳棣 時間:2010年5月13日 地點: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

  何炳棣 1917年生於天津,1938年清華大學畢業,1952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史博士學位。1966、1979、1997年分別獲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1975—1976年榮任美國亞洲學會會長,乃該會首位亞裔會長,也是20世紀唯一的華裔會長。1965—1987年任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湯遜講座教授,是任該職位的首位華裔史家。他長期研撰中國史,成就卓著。最近十多年,他研撰重心轉到先秦思想史上一些關鍵性的課題。

  主持人語 楊振寧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能請到何炳棣教授給我們做一場學術報告,這是黃長風講座的第一講。黃長風是當代實驗物理學家,他早年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後來在法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以後在美國、歐洲做了很多年工作。他一生非常嚴謹,沒有結過婚,他的遺產差不多有一千萬美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他捐給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所以,使我們今天能夠設立黃長風講座。

  何先生是抗戰以前清華大學畢業的。他當年和今天在座的林家翹教授是同學。在抗戰時期,何教授在西南聯大。比我大五歲多,所以那時不太認識他。第一次看到何教授,是我們獲得清華大學庚子賠款去美國留學在昆明到美國的途中。很多年以後,九十年代在台灣的一個會場,我和他都坐在台上,當我介紹到何教授時說:何教授和我是同時考取了第六屆庚子賠款的留美公費生,前幾天我在清華大學,看到了我的考分是68分多,何先生是73分多。這時,何教授便站起來說:不錯,我比他高六分(笑聲)。大家注意,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理科生考個九十幾分並不困難,但文科生要考到七十多分是很困難的。所以,他總分能夠比我高了將近六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事後何先生解釋,他的考分是78分多,名列清華大學第六屆庚子賠款的留美公費生第一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