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傅瑩 剛柔並濟、首位少數民族女副外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5 09:10:08  


少女時期,傅瑩也曾有過與如今不同的理想:當一名數學家。
  被譽為“No.1”的女大使

  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傅瑩,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阿民是內蒙古的著名文人,是艾思奇的得意門生之一,曾任內蒙古軍區宣傳部副部長。傅瑩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就興奮地跑進父親的書房讀書。12歲那年,“文革”中父親蒙冤,13歲的傅瑩就不得不協助母親操持家務、帶著兩個年幼的弟弟艱苦生活,但這並沒有妨礙她對知識的渴求。

  1969年,傅瑩在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勞動。在兵團的3年,傅瑩一邊勞動,一邊自學完成了高中課程。

  少女時期,傅瑩也曾有過與如今不同的理想:當一名數學家。她酷愛數學,所以在恢復高考後報考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時,數學竟是滿分。1977年,傅瑩進入了外交部。每個周末,她都乘火車從北京到呼和浩特陪住院的父親。初入外交部,傅瑩主要擔任翻譯工作。她曾為鄧小平、楊尚昆、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參與各種國際會議、外交談判等重要外交活動。

  1985年,傅瑩經歷了人生的重要轉折——公派到英國肯特大學盧瑟福學院深造,獲國際關係碩士學位。這段經歷對傅瑩影響至深。在一次演講中,傅瑩回憶說:“我至今仍得益於在肯大養成的嚴謹、扎實的治學態度。更重要的是,這是我第一次在西方國家生活,有機會與英國人民和其他國家留學生進行個人層面上的交流。”

  那時,中西方人生活在迥然不同的環境中,但傅瑩在肯大體驗到,在人的內心深處,人類的本性是共通的。“我認識到,人類的共同之處遠遠大於差異,完全可以通過相互接觸和交流加深人民之間的精神紐帶,而不應在敵對意識形態的面具下相互排斥。這也與中國古代哲學倡導的‘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不謀而合。我對普世的人性有了信心。”

  在肯大的學習更堅定了傅瑩在不同觀點之間找到交匯點的決心。無論是在參與80年代末解決柬埔寨問題的和談中,還是在本世紀初推進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努力中,這一決心幫助傅瑩在棘手的談判中尋找利益的匯合點,提高談判能力,打開局面。

  1998年11月,傅瑩被任命為中國駐菲律賓第八任大使。她成為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也是中國最年輕的女大使。2004年3月,傅瑩出任中國第十任駐澳大利亞大使。3年後卸任。在由澳大利亞華人團體協會主辦的悉尼華人華僑歡送傅瑩榮調晚宴上,澳大利亞聯邦律政部長盧鐸贊譽傅瑩大使:“我政治生涯中所見過的逾千各國大使中的No.1大使,最能代表和維護中國的利益,最富有影響力和魅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