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醫養生眾生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1 00:11:15  


各種各樣的養生書籍讓人眼花繚亂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如果你現在還不知道張悟本是誰,那就真的是“out(落伍)”了。

  今年2月至4月,他三上湖南衛視《百科全說》;他的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全國銷量突破上百萬册;他的掛號費高達2000元;他提出的綠豆養生,據說是綠豆漲價的原因之一。

  然而,就在近日來的短短數天里,隨著真相的逐一揭開,“神醫”被拉下“神壇”,張悟本從養生專家跌落為“磚家”,成為偽科學的代言人。

  在養生熱盛行的今天,張悟本事件讓不少人都發出疑問———

  養生之熱———

  睡前不看養生書就失眠

  今年45歲的方女士,愛好養生保健,也喜歡看書上網。尤其是今年以來,身邊的幾個好姐妹,凑在一起,往往談的不是時尚,而是養生。

  在丈夫譚先生看來,熱衷上養生的太太“最近就像是被啥東西附了身”———每天晚上上床前,必看養生書籍。更讓他糾結的是,妻子還逼著他一起看,說男人看了也曉得吃啥東西更有利於健康。“有次我火了,直接把書給扣了,結果她失眠了一夜,說腦子里想的就是明天晚上喝綠豆湯好呢,還是吃生茄子好……”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老大的幸福》里,範偉扮演的以養生專家自居的主人公老大,見人最愛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來,我幫你調調。”

  有調查顯示,2009年以來,電視上以養生為內容的欄目層出不窮,養生保健電視節目收視率長期穩居前三位,除了央視外,全國20多個省市的衛星電視中,開辦養生保健節目的近20個,不少養生專家的風頭絲毫不遜於娛樂明星。

  不僅如此,保健養生類圖書也賣得風生水起。有統計數字顯示,全國有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類圖書數千種,“連剛剛在基層職位上開始拼命奮鬥的‘80後’都讀養生書了,這就是市場前景。”一位圖書出版業內人士認為。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養生業的如此火爆?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表示,一方面,老一輩傳下來的一些並不科學的養生知識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科學健康知識又太少。“許多發達國家在基礎教育課程設置中,就加入了健康知識教育。可國人接觸養生、保健類知識除了家族傳承外,大多來自於利益集團的宣傳,正規渠道中的健康教育很缺乏。”

  著名學者方舟子認為,對現代醫療保障的失望,也在某種程度上助推了養生熱。“老百姓不想跟醫院發生聯繫。”方舟子說,既然看病難、看病貴,不生病或者生病不去醫院成為人們向往,而一些養生方面的暢銷書正暗合了人們的心理,比如像《求醫不如求己》等,“這種心理被一些人捕捉、放大,最後利用。”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擁軍則說,養生業監管缺失,大量良莠不齊的圖書、電視節目也助推了全民養生的熱潮。

  養生之惑———

  “神醫”的說法為何矛盾

  有網友說,現在是養生知識的時代,如果你不懂得食物顔色搭配,不知道足三里穴位在哪裡,沒聽說過陰陽五行,那你肯定是不看書、不看報、不看電視、不上網的非現代人,屬於“稀有動物”。

  退休多年的重慶一中生物教師章平,從2008年開始接觸養生,在“張悟本事件”發生後,多年來縈繞在他腦海里的疑惑越來越深———在各種養生書裡,說法千奇百怪,一個比一個聳人聽聞,它們都真的有效嗎?這些作者真的都是中醫嗎?

  為了一探究竟,章平細細地研讀了幾本近期較火的書籍,分別是《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不生病的智慧》、《這樣吃最健康》、《病從寒中來》,並把其中的幾種說法進行了一番比較———

  早餐應不應該吃?大部分養生書籍都認為必須吃早飯,而且一定要吃得豐富些;而《病從寒中來》卻認為勉強吃下早餐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還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痢疾、嘔吐等。

  蔬菜水果可不可以多吃?《病從寒中來》認為生蔬菜有讓身體變冷的作用,所以不要多吃,如果吃的話要放上能使體溫上升的鹽加以中和;《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認為多吃些生拌菜一類的素食,可以把肝火降下來,讓身體達到一個平衡;《這樣吃最健康》認為蔬果屬碱性食物,可多吃。

  大蒜可不可以多吃?《不生病的智慧》認為,大蒜能治很多醫院治不了的病;《這樣吃最健康》認為大蒜是惰性食物,會使我們經常生病。

  補腎效果最好的是什麼?《不生病的智慧》提供的是海蝦,《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提供的是黑豆……

  “看了之後很迷惑,不知道究竟該相信誰。”章平說。

  “許多‘神醫’宣揚的神奇食療,只不過是誇大其保健功能,將其異化為包治百病的神奇藥方,掩蓋一些疾病的外在表象,實則利用大眾傳播忽悠民眾,推銷自己。”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王琦教授表示,目前,中醫養生市場泥沙俱下,魚目混珠,容易誤導群眾,也容易讓人們對中醫產生置疑和誤解。
 
  養生之道———切合自身實際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篤信養生原理的人多分為兩類:一類是老人;一類是病人,包括癌症和慢性病患者。

  家住觀音橋的趙曉是個孝子,為了討年近七旬的父母歡心,他時常買禮物送給父母,但總覺得不能讓老人真正開心起來。後來在朋友推薦下,他開始給父母買中醫養生書籍,二老每天閑下來的時候就會在書中尋找健康妙方,然後在生活中實踐。從此,只要有新的養生書出版,趙曉就買來送給父母。他認為,給父母找到了充實的樂趣,一家人還可以一起健康,挺值。

  對於健康的向往使不少平時省吃儉用的老人,買起昂貴的保健品來卻毫不含糊。前不久,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份調查顯示,半數以上老人會將主要積蓄用於保健和醫療,特別是一些難以治愈的疾病。

  有專家表示,某些“神醫傳人”一方面利用了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副作用較大,以及高昂的治療費用等短板,另一方面則放大了中醫善於通過“養生”理論益壽延年、治療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病”等長板,宣傳如何“省時、省力、省錢”,又沒有副作用地“吃出健康”。因此,民眾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這些理論,也使養生專家們更加受歡迎。

  與此同時,記者調查發現,關注養生類節目的觀眾中,很大一部分有盲從心理,認為書上、電視上說的“假不了”,缺乏一定的判斷和辨析能力。很多年輕人則因工作繁忙,在調理身體上不願意花時間研究,持之以恒地改變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是更願意某個“養生專家”告訴他們吃什麼就能把身體調理好。

  什麼是養生?山東中醫藥大學終生教授、國醫大師張燦玾認為,養生的關鍵在於將其融入生活、工作、學習各個方面,不能專門為了養生而養生。換句話說,既是“無養生”,又是“隨處養生”,這主要體現在一種生活態度與習慣上,養生方法會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並沒有一種單純的方子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一位中醫大夫向記者表示,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整體而治、因人施治。食療同樣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人方法不同,不同的季節調理方法也不一樣,切忌急功近利。

  “沒有兩個人的體質是相同的,就像是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適合於別人的養生方法不一定適合於你,但是總會有一種適合於你的一種養生方法。”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告誡,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健康悖論,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在他看來,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養生的四大基石,即便是食療也應適可而止。“辨別養生信息的真偽關鍵在自己,最好的辦法是系統學點醫學知識,了解科學常識,切不可迷信養生耽誤了治病。”

  養生“磚”家出沒,請注意!

  1、張悟本:號稱京城最貴中醫,提出黑豆可養生補腎,近日遭衛生部否認營養專家身份。

  “磚”家語錄:吃長條茄子能減肥、降血壓、降血脂,是治腫瘤的“藥方”;綠豆湯能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黑豆泡醋可以補腎;牛奶、酸奶對身體不好,不能吃;國內肺癌比例升高是因為“過辣傷肺”;吃鹽多少跟血壓沒什麼關係。

  點評(晁恩祥,全國名老中醫、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首席專家)———

  在中醫理論中,綠豆湯的確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但綠豆的保健功能,永遠不能代替藥物的治療作用。黑豆確實有補腎的作用,但過分強調黑豆的作用就不合理。酸奶、牛奶可以吃,一些體質不適合喝牛奶的人,可以分次喝酸奶。

  2、林光常:撰寫《無毒一身輕》一炮而紅,因違反《醫師法》和《健康食品管理法》被判刑。

  “磚”家語錄: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人喝牛奶不僅補不了鈣還要耗鈣;可樂是刷馬桶的,地瓜是含氨基酸最全的食品;煮沸的水含有致癌物質,而且根本沒有氧了,要喝生水;紅薯在營養學上有巨大價值,紅薯皮比肉更營養,皮裡面抗癌成分非常高,它是抗癌第一名,每天吃一個紅薯可以保證不得癌症。

   點評(李里特,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紅薯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確實有防癌的作用,但不是說吃紅薯可以保證不得癌症。作者的觀點把紅薯的作用過分誇大了。

   3、劉弘章:靠寫《三分治七分養》迅速火起來,卻因制售偽劣產品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磚”家語錄:過飽傷人,餓治百病,吃肉會老得快,吃豆腐對身體不好,最好不吃晚飯;海產之物皆有毒;晨起飲涼水以激胃氣,此為養生第一要素。

  點評(陳春明,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

  對於吃肉還是吃素,是根據不同人的體質來確定的。比如對於吃了肉不好受或血脂高的人,應該多吃素。而對於身體虛弱的人,則應該多吃肉來增強體質。

  4、馬悅淩:人稱“健康教母”,被曝從未當過醫生,只是在南京某醫院當了23年初級護士。著作《不生病的智慧》,其“生泥鰍療法”導致百名患者住進醫院,引來質疑。

  “磚”家語錄:足底注射當歸能治頭疼頭暈、美尼爾氏綜合征、心臟病、前列腺炎、失眠;生吃泥鰍能治慢性膽囊炎、紅眼病、發冷、口渴、肝火旺。

  點評(程義勇,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

  泥鰍富含高蛋白,有保肝、活血的作用,但應該煮熟了再吃。因為泥鰍生長在淤泥之中,身上有很多致病微生物,生吃可能感染上疾病。
 
  (文章來源: 重慶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