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文物保護要為江山留勝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6 00:13:01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據報道,歷史文化名城江蘇鎮江去年發現了13個宋元糧倉,這一發現對於大運河申遺和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大意義,入圍了“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名單。然而,就在文物部門一道道保護令之下,當地開發商——具有政府背景的鎮江城投集團依然強行施工,悍然把其中8座糧倉強行拆毀,在遺址上建設大型商住樓盤“如意江南”。京口驛遺址、古運河河道,也都遭到破壞。

  事件曝光後,鎮江市政府作出決定,按江蘇省專家評審意見,對遺址保護方案進一步充實完善。在國家、省文物部門批准該方案前,對保護範圍內的所有施工一律暫停。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鎮江古城吞聲哭,千年糧倉碾作土。

  重重禁令管不住,官商一體強開路。

  “如意江南”如誰意?京口春風難再度。

  歷史瑰寶常毀棄,文化根脈覓何處?

  (三寶文)

  今年6月12日是我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提出了“文化遺產在我身邊”、“非遺保護,人人參與”等主題口號。然而近年來,在各地城市化、工業化的浪潮中,在大拆大建的滾滾煙塵中,許多古老的文化遺存遭到破壞。近期,就有雲南大理龍首關、廣州西湖路騎樓、江蘇鎮江宋元糧倉等被拆毀的消息傳來。以致有學者驚呼:我們身邊的一些文化遺產,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日前,88歲的著名文物保護專家謝辰生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一些地方的文物工作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開發輕保護,將文物資源作為普通資產納入企業進行經營管理,對文物進行過度商業開發,造成極大損害。這類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警惕。

  近年來,一些地方一方面大量毀壞珍貴的文物古跡,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建造仿古建築、炮製“假古董”、瘋狂爭搶名人故里等,“真文物遭殃、假文物吃香”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問題,表明在利益驅動、政績衝動等不良因素影響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正遭受著巨大衝擊和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