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徐博東:要讓台灣民眾享受到兩岸發展的紅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9 00:28:55  


 
  5、對梅州來說展開兩岸交流的最佳切入點或比較好的方法是什麼?

  徐:大陸有不少地方的領導對兩岸交流存在一種“誤區”,單純的把兩岸交流誤認為就是“招商引資”,換句話說只講“經濟效益”,不重視更深層次的東西。其結果,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得到一些“經濟效益”,但卻十分有限且不能持久。

  所謂“深層次的東西”是什麼?我以為是文化。文化是兩岸交流的“核心”因素。兩岸交流有了文化這一“核心”因素作為支撐和紐帶,才能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感情,以“建設兩岸中國人共同家園”的心態,積極投入兩岸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共創雙贏,並在增進感情、累積互信的基礎上逐步向政治層面推進,破解兩岸政治難題。我們高興地看到,長期以來梅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視兩岸文化交流,充分利用梅州市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的優勢,與包括台灣在內的海內外客家鄉親展開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取得了很大成績,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然,隨著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我以為梅州市在兩岸交流方面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你問我“最佳切入點或比較好的方法是什麼?”,我覺得還是要在“客家文化”交流方面多動動腦筋,做足做夠!因為共同的文化背景最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消除敵意,“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在這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說,可以充分利用兩岸空中直航後以及閩粵贛高速公路、鐵路即將開通的有利條件,加上汕頭國際機場明年底即將落成,梅州應該和臨近的客家縣市密切合作,打造“大客家文化旅遊區”,大力倡導和扶植發展客家文化創意產業,開發與客家文化相關的旅遊產品,包括客家的飲食文化、民間音樂、戲劇等,梅州地區的客家山歌享譽全球,圍龍屋和閩西土樓各有千秋,應當加大力度維護、宣傳,吸引更多的台灣客家鄉親和海內外對客家文化感興趣的遊客來“大客家文化旅遊區”尋根問祖、觀光游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很希望梅州市能夠積極申辦第五屆“客家高峰論壇”,因為“客家高峰論壇”是行銷梅州客家文化難得的機會和最好的平台。

  另外,梅州地區有許多重要歷史人物和台灣有深厚淵源,比如說有“抗日三傑”之譽的丘逢甲、羅福星、謝晉元,都是我的家鄉蕉嶺縣人。據我所知,現在國台辦正在審批建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不久前台兒莊抗戰紀念館揭幕,成為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親往出席剪彩),我認為蕉嶺縣就完全有條件建設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樣,梅州市不僅在兩岸客家文化交流方面可以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在與台灣進行“歷史鏈接”、型塑兩岸“命運共同體”方面也將會大有作為。

  6、您經常來往兩岸,您了解在台梅州籍鄉親對家鄉有什麼期待?

  徐: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二十多年來我接觸過大量的台灣同胞,其中有不少梅州籍的客家鄉親,他們有老有少,有學有專精的教授學者,也有政壇上的風雲人物、企業界的精英,也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或青年學生,多數人都還沒有機會回梅州尋根問祖,有的甚至祖籍在梅州什麼地方也說不清楚,但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以自己祖籍在梅州為榮,對家鄉梅州充滿了感情,也充滿了期待。回過梅州尋根問祖的大都對家鄉的發展變化津津樂道,希望再度回鄉探親訪友,見證家鄉的發展與進步!沒有回過梅州祖籍的也大多盼望有朝一日能夠成行,了卻心願。他們聽說現在返鄉交通已十分便捷,都很高興。不過,也有少數早期返鄉探親的鄉親由於有過不太愉快的經歷(如親友強索金錢財物等),視再次返鄉為畏途,經一再解釋說明,也大都能夠理解,並且相信類似不太愉快的事情今後不至於再發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