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文革期間 陳立夫秘密邀請毛澤東訪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6 15:27:12  


晚年陳立夫
  核心提示:基於這一想法,陳立夫以“總統府資政”的名義通過秘密渠道向中共中央發出邀請毛澤東到台灣訪問的信息。但當時中國大陸正進行“文革”,因此,陳立夫的這一信息沒有引起任何反響……1994年,陳立夫向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贈送一幅墨寶,書雲:“求統一不談小節,為和平先天至誠”,表達了他渴求祖國統一的心情。李登輝上台後,鼓吹“台獨”,對要求統一的台灣愛國人士進行打壓,不僅不尊重陳立夫等人有關統一的設想和建議,連陳立夫的“總統府資政”的頭銜也給拿掉,對此,陳立夫既感到憤懣,又感到憂慮……

  先後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陳立夫,並沒被“西化”掉,他始終堅持認為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出路在於民族文化的自我復興。他擔任了文化復興會副會長,不辭辛苦,踏踏實實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有:

  一是重振和弘揚中醫藥事業。陳立夫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守護者,也是中醫藥文化的守護者。他認為,應從輿論入手,改變人們對中醫藥的偏見。他親自寫文章、作演講,宣傳中醫藥的好處。

  他在《我對於中西醫藥的看法》的演講中,公開提出,要為中醫打抱不平,他說:“我支持中醫的主要原因是看不入眼社會上不平的事,尤其是借外人的勢力來欺侮中國人,西醫壓迫中醫,我是要‘打不平’的。”

  陳立夫認為中醫衰落的原因有三:一是五四以來,把中醫當作是封建文化加以反對,使中醫的理論基礎動搖;二是教育制度,西醫由於外國教會介入而建立學校,而中醫卻始終沿習師徒傳授,使之後繼無人;三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多由西醫霸占,使中醫受排擠、歧視。

  他認為大陸方面做得好,所有衛生機構都是中西醫並重,中醫藥列入勞保範圍,中醫院校遍及各省,中醫、中藥學研究成績斐然,就是“文革”也沒有把中醫“革”去。陳立夫進一步指出,文化本身沒有中西之分,古今之別,只要對人類有益、是科學的,都應該采納並用。中醫發汗採用桑葉、薄荷,西醫發汗採用阿斯匹林,兩者都適用,允許並存,而不應用阿斯匹林打倒桑葉、薄荷,使鄉間病人非走十多裡路進城買西藥不可。這叫“道並行不相悖”。西醫有西醫的長處,中醫也有西醫無可取代的優勢,應該愛其所同,敬其所異。

  陳立夫的演講由於持理公允,說理有據,又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深受公眾歡迎,一時間引起轟動,為中醫正名奠定了基礎。1972年,陳立夫擔任了“中國醫藥學院”董事長。他到任後,解散了原來的董事會,選了5個中醫、5個西醫、5個對學院關心而非醫生者,共15人組成董事會。院長一職,由於一時無法找到兼中西醫二者之長者擔任,不得已,只好聘請著名教育家鄭通和先生擔任。在陳立夫指導、鄭通和具體領導下,“中國醫藥學院”發展很快,他們從香港請來教授,自己編寫教材,克服很多困難。開始,學院沒有自己的教學醫院。陳立夫親自找到蔣經國,請予支持,蔣經國即專門撥出款項,建起了教學醫院,有病床 800多張,成為台灣唯一的一所中西醫合作的醫院。

  學院也逐步具備了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資格,每年畢業700多學生,深受社會歡迎,為中醫、中藥事業的發展準備了人才。後來,陳立夫繼續努力,在台灣確立了中醫的法律地位,在台灣一些公、私立醫院陸續設立中醫部,台灣衛生署對中醫的態度也逐漸改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