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如果烏坵有夢,希望能夠相隨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5 09:48:06  


位於金門與馬祖間的烏坵島。(中時圖)
  中評社台北8月5日電/台灣旺報今天的社評說,烏坵是孤懸在金門與馬祖間的一個小島,823砲戰期間爆發烏坵海戰,因而聞名。烏坵原隸屬福建莆田縣,1954年起由金門縣代管至今。大陸也稱擁有烏坵島主權,劃為湄洲鎮烏坵村。小島總面積1.2平方公里,去年底居民506人,民生物資完全依賴10天一班交通船補給,極為不便。

  社評說,冷戰時代,烏坵是“反共救國軍”游擊基地,經濟發展落後,居民仰賴捕魚及駐軍消費維生。解嚴後,由於地處偏僻,台電公司一度考慮在此堆置核廢料,引起爭議後擱置至今。

  最近村民呼籲“中央”,希望集體遷村金門,這個位於湄州灣的小島突然成為媒體矚目焦點。事實上,久經國共硝煙洗禮的小島,在兩岸關係大幅好轉後的今天,歷史應該賦予小島一個新角色,還給小島公道。

  社評說,其實,從台灣看烏坵很遠,從大陸看烏坵卻近在咫尺。小島就位在媽祖原鄉湄州島近旁,站在湄州媽祖廟正殿後方山丘,用望遠鏡就可以清楚看到小島,像塊巨石挺立海中,靜默的瞻望著媽祖大佛。小島與媽祖如此“長相左右”,理當受到兩岸“媽祖熱”的照拂。可是,這些年以來,一團又一團台灣進香團去了湄州島,烏坵島卻日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在兩岸交流熱潮中,烏坵島一定有其新價值。從觀光產業角度思量,烏坵島是台灣在福建中部沿海唯一管轄地,光這點就能引起好奇心。它也應該可以藉靠近湄州島的位置,和媽祖進香團的旅遊路線串聯起來。要不然,可以促成業者開闢由金門經烏坵到馬祖的海上旅遊路線,藉金馬兩大島的“輻射力”,把烏坵拉拔起來。

  島上也可以把當地具有福建莆田風味的村居修葺起來,展現另一種與閩南、閩北不同的文化風貌。

  社評說,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烏坵更可以扮演政治性的角色。當前兩岸專家學者熱烈議論“和平協議”,關鍵困難是兩岸仍缺乏互信,應如何培養互信呢?烏坵應可扮演實驗性角色。兩岸可以共同宣布,烏坵是兩岸“初期試驗區”,共同發揚媽祖慈悲為懷的情懷,推動人文、歷史相關建設,以發展觀光。藉共同的建設行動試探性累積互信,有一定互信基礎後,再逐步擴大實驗區範圍,循序漸進,最終兩岸全面建立互信的和平關係。

  今年7月,兩岸退伍軍人共同參加了一個考察團,來到湄州島參訪媽祖廟,在莆田市有一場宴會,雙方退伍軍人互相拚酒,較勁之餘,不忘攜手逐桌敬酒,向其他團員致意。足見兩岸軍事人員的二軌交流並無障礙,兩岸商談軍事互信與政治協議的時機應會逐漸成熟。

  和平協議是非常複雜的議題,還待雙方當局耐心化解障礙,細細解開糾結。烏坵究竟是不是可以作為解套的“線頭”,值得兩岸雙方思量。無論如何,烏坵與台灣攜手並行了一甲子,烏坵是烏坵人的原鄉,烏坵人希望集體遷村金門,是台灣對烏坵的虧欠,台灣應先把烏坵的經濟社會活絡起來,不能任其荒廢,同時間,政府應規劃與大陸協商,共同建設烏坵成為兩岸實驗區。畢竟它是兩岸關係歷史經驗匯集的地方,當然有資格在未來的兩岸舞台上,擔當角色。

  社評說,如果烏坵“有夢”,“希望”能夠相隨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