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蹊徑原來通大道——記香港收藏家張宗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9 00:02:55  


 
  說起他的生意經——首先要看得懂,然後要買得起,買得起還要賣得掉,賣不掉還要擺得起。其中有對商機的捕捉、運用與推導,更有對大局與事業的自信,是商業智慧與文化自覺的對接與展開。

  他沒有正經上過學,雖然有家族遺傳的古董愛好與長輩傳授的古董知識,但也不足以應付涉獵廣泛、浩如煙海的中國古董鑒別之業與經營之道,因此,他一生總在求索之中,永不停步。他說,“我是多聽、多問、多買”。多聽,就是廣泛收集信息;多問,就是四方求教學習;多買,就是多實踐、不怕交學費。古董一行,無論中西,首先和主要的方面就是上手,自己不花錢,不牽扯到自己的心肝肺腑,上手就不會認真,思考就不會深入,打探的觸角就不會這樣四通八達。到如今,張宗憲已經是八十多歲高齡了,還是子夜不眠,晨曦方寐。

  他的第一桶金也只是萬餘港幣,在未來的生意中,所以他敢於大進大出,就在於他善於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廣交朋友,長袖善舞。他從上海民國時的寓公感覺到了香港作為戰時避亂地的財富窪地意義,他從台灣經濟的起步發現了其未來收藏的實力,他從東西方中國古董行情的落差中找到了生意的門徑,他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大潮之起找到了中國古董的歷史機會。從一切新興力量中尋找機會與背景,自然沒有他買不起的古董。

  張宗憲的生意有一個轉變過程,開始,他是行商,左手進來右手出去。後來,他是坐商,今天進來明天出去。然後,他是古董商兼收藏家,高舉高打,高進高去。這些年,他是收藏家兼古董商,以學術帶商業,以品牌推商品。1993年,佳士得公司主辦的“張宗憲中國陶瓷收藏精品展”在倫敦舉行,所藏中國古董、特別是明清官窑瓷器之完美程度令人嘆服。2002年,蘇富比公司為他主辦“張宗憲中國近現代書畫收藏展”,那些他以天價收藏的作品價值在短短幾年內的攀升令人咋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