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民進黨台獨路線的真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9 07:05:37  


民進黨“務實的中國政策”絕對是只聞樓梯響,不能寄望太大。
  中評社台北8月9日電/台灣“五星級縣長”楊秋興參選大高雄市長,大台南許添財也可能走自己的路,不但衝擊五都選情,對蔡英文主席的領導當然也是個挑戰。根據媒體報導,楊秋興可能以民進黨“中國政策不務實,影響大高雄發展”作為參選主要訴求之一。新潮流系出身的楊秋興,從政資歷完整,政績不俗,也較無激越狹隘的言行,不過,向來也不是民進黨內旗幟鮮明的“對中務實派”或是“知中派”。 

  旺報社評指出,如果楊秋興真的標舉“務實的中國政策”與民進黨區隔,確實是有意思的現象。其興味倒不在是否可能逼使民進黨調整兩岸路線,而在於突顯兩個問題:一是綠營政治人物似乎擺脫不了統獨議題及兩岸政策工具化的毛病,本應屬於“國家”最高層次、重要性最強的議題,卻拿來為選票服務而不是為人民服務。二,我們仍不免問:為何總是權力邊緣人物或是脫黨人士才能、才敢在兩岸政策上提出“務實主張”,這是否代表民進黨結構出了什麼問題? 

  黨外時代開始,除少數地方家族出身者外,多數綠營人物在政治上得“白手起家”,在政治叢林裡殺出重圍,所以深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理;經過多年歷練,政治操作基本功如算選票、切路線、擬口號、想撇步等均已嫺熟,這跟坐擁龐大資產,或啣政治金湯匙出生,或備受黨國栽培,甚而“用錢買就有”的國民黨政治人物相當不同。 

  “台獨”也者,在民進黨內從來只是少數革命志士或理念型政客的信仰,多數人只是當作內鬥派系、外奪政權的工具。陳水扁首次執政前,這個工具其實已經被許多民進黨人視為過時貨,準備轉型改造。 

  陳水扁執政後,路線幾度搖擺,最後出於捍衛權力考量,算計後決定走上激進台獨路線。一大批在戒嚴時期與台獨運動不但無關,甚至避之唯恐不及的綠朝新貴,突然成為台獨急先鋒,意圖分享權位與名聲。陳水扁執政結束後,一方面,深綠群眾在民進黨多年來的“教育”下,聲音高、能量大,反轉過來綁架了他們的政治領袖;二方面,海外獨派遺老結合台獨新貴組成的本土社團,不斷牽制民進黨發展方向;三方面,深綠媒體擅於設定議題,介入綠營派系路線爭鬥,嚴重左右民進黨人視界。於是,民進黨政治菁英或出於權力選票考量,或迫於形勢,多數在兩岸議題上表現死硬僵化,空喊台獨、反中口號,卻無具體方略。只在黨或個人政治生命出現危機,或意圖博取媒體版面時,“務實的中國政策”才會被搬上檯面討論,但往往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如今,民進黨自認氣勢如虹,也選出了新的權力結構,準備連戰皆捷,從五都直取“中央”政權。民進黨新權力結構雖然已經產生,對黨的生態影響卻非常有限。不論是新(新潮流)蘇(蘇貞昌)連(綠色友誼連線)掌舵,或謝(謝長廷)系合縱連橫,都不會在中國政策上大幅更張。因為,自認為已經擺脫危機的民進黨,如今的核心議題是“選票”,而非“路線”。何況,少數在黨內認真思考兩岸路線的政治人物,如許信良、林濁水、洪奇昌與羅文嘉等人,都不在權力核心內。 

  除非五都選戰大敗,或者社會要求民進黨調整兩岸路線的聲浪夠強夠廣,否則在2012年前,所謂民進黨“務實的中國政策”絕對是只聞樓梯響,不能寄望太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