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穿越7千年對話河姆渡:大禹導水之前的災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6 00:01:33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海水進退間,這片土地時為陸地,時為淺海;時而為山,時而為島。海水所到之處,墻傾楫摧,人類也因水而進退。在幾乎所有民族的創世神話中,總有洪水的記載。不論是《舊約》中的諾亞方舟,還是我們的大禹治水。洪水帶給我們如此可怕的共同記憶,但所有的人類文明卻無一例外地在大江大河邊發育成熟。這幾乎養成了一種生物遺傳:雖然我們已經可以用自來水,但我們還是更傾向於“逐水草而居”。

  “大禹治水”其實更應該稱作“大禹導水”。神話背後,我們得出了“堵不如疏”的治國智慧。

  而這個神話,就發生在浙江,因為那個時候,浙江正在被海侵吞,先民們不得不面臨一次上山躲避災難的艱難歷程……

  百人食堂

  章家甫是餘姚市河姆渡鎮蘆山寺村人。1973年時,這裡屬於羅江公社管轄。羅江公社地勢低窪,一下雨,積水就會很深。在“以糧為綱”的年代裡,公社對關係到農業收成的水利工程非常重視。

  章家甫當時是公社東方紅大隊的隊長,那一年,他們從餘姚市水利局借來了兩個大水泵,決定對村子北面緊靠姚江的小河邊上一座舊排澇站進行改造。當地土質鬆軟,安裝大水泵,地基必須深挖三米以上。大隊組織了勞力開始了工程。

  “挖到四公尺左右時,突然挖出了很多骨頭,還有很多碎陶片。”章家甫回憶說,當時大家並不知道是什麼文物,照挖不誤。陶片、動物骨頭越挖越多。不少村民的腳還被劃破了。

  因為陶片和骨頭的大量出土,工程難度陡增。有村民反映到了公社,公社副主任羅春華來現場一看:動物的殘骸裸露在泥土中,還有鹿角、木矛等東西。意識到這可能是文物,立即吩咐村民停止往下挖,電告當時的餘姚縣文化館,要求派人前來處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