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父母過度溺愛 “港孩”自理力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0 12:07:23  


十名在藝術、音樂及運動等方面表現出色的學童,昨宣傳不做“港孩”訊息。(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父母過度保護以至溺愛子女,催生更多缺乏自理能力的“港孩”。一項調查顯示,約半數受訪家長稱,子女未能獨立用餐、梳洗及替換衣服,更有一成半不能獨立如廁。有專家指出:“現今家長要求子女讀書叻、入名校,但基本生活技能卻欠奉,自理能力更是最弱一環”;建議家長避免過分保護子女,避免日後無法解難及抗逆。

  香港大公報報道,除“港女”、“港男”,本港社會最新流行“港孩”一詞,意指那些被父母及傭人寵壞,自理能力極差的新一代孩子。為了解“九十後港孩現象”,有商場於七月期間,訪問了逾六百五十名、育有五至十六歲子女的家長。結果顯示,近九成受訪家長聘請外傭照顧子女,逾七成半家長稱子女未能獨立做功課、近七成未能執書包,逾半數未能自行刷牙、洗澡、用餐等,更有一成半屬未能獨立如廁,當中絕大部分屬五至八歲孩童。

  近七成未能執書包

  資優兒童會總監周昭楙表示,調查反映“港孩”過分依賴家人及傭人,事事交由他人代辦,自理能力極差,但八成受訪家長竟認為子女自理能力並沒問題,當中近六成家長認為子女自理能力良好或非常良好。

  周昭楙指出,港出生率低,小孩子愈來愈“矜貴”,加上父母只把焦點放學業成績、課外活動,疏於教導起居生活的常識或待人接物的道理,以致“港孩”缺乏磨煉及自理能力,長遠難以建立自信,甚至影響情緒及心理髮展,日後亦不懂面對逆境。周昭楙建議家長與傭人協商,不應所有事都為其子女代勞,讓他們有機會學習獨立,以及鼓勵子女參加群體活動及抽時間與子女溝通。

  心理學博士連峻說,“港孩”的出現要歸咎於父母溺愛,“曾有五、六歲的孩子不會自己食飯,十多歲可能不會綁鞋帶及自行做功課,認為不懂的事件會有他人代為解決,他們遇到挫折難以面對、自我形象差。”他表示,這些後遺症,可能在子女長大後慢慢浮現,如影響子女就學及將來工作,如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輟學及經常轉工而逃避問題。

  遇到挫折難以面對

  雖然“港孩”被指自理能力極差,但十一歲的任嘉鈺不但鋼琴已達演奏級造詣外,亦懂得做家務、煮飯,以及教導弟弟做功課。嘉鈺表示,家中收入低微,面對昂貴的學琴費用曾經一度放棄,更何況是聘請傭人。她說,自幼已幫母親做家務,如洗碗掃地等,期望日後成為出色鋼琴家,以改善家庭生活環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