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人憶天使島遭遇 心中痛從移民路開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3 10:29:06  


百歲藝術家黃齊耀在《不忘天使島》歷史展廳內向觀衆展示90年前他留在天使島的移民檔案,他的中文簽字是陸齊耀。
  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美國《僑報周末》報道,7月15日,紀念天使島100周年的展覽《不忘天使島》在洛杉磯華美博物館開幕。百歲藝術家黃齊耀作為天使島的見證人應邀出席,他的移民經歷堪稱近百年來華裔移民歷史的一個縮影。當年的“紙生仔”黃齊耀,叙述了在天使島移民集中營的遭遇。他的見證十分難得,畢竟以“紙生仔”方式移民美國的華人群體已在凋零。 

  九十年前親歷華人屈辱的老人

  “我一眼就認出了他,”百歲老人黃齊耀在展廳內手指一幅移民官照片說。“他眼鏡右側垂下的帶子和他異常嚴肅的表情令人難忘,從來沒見他笑過。”黃齊耀是開幕式上最受矚目的人。雖然戴著助聽器,可這並不妨礙這位1910年12月出生的藝術家和與會嘉賓交流。他指著展廳內一幅幅天使島營房的照片,叙述著當年的恐懼、艱難與寂寞。

  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之後,華裔移民人數被凍結,除學者、外交官和商人外,不允許任何華人進入美國。那些已在美國境內的華人,也不准許加入美國籍。《排華法案》的實施,阻止了19世紀末因淘金或修鐵路的在美華人與在中國故鄉的家人團聚。

  1906年,舊金山發生了大地震,雷電引起的大火把移民局移民檔案焚毀。一些華裔移民在這場災難中看到了機會,他們聲稱是美國公民,但檔案已被毀,這樣即可獲得出入美國邊境的自由。一旦回到故鄉,他們便可把自家的親屬接來美國,或將親屬的資料賣給那些願意來美與親人團聚或謀生的人。那些以買來的假身份進入美國的華人,當時被稱為“紙生仔”。聖塔庫魯斯加大亞美學教授楊碧芳指出,1910年至1940年間約有17.5萬人進入美國境內,其中80%至90%是“紙生仔”。

  繪制《小鹿斑比》的藝術家原是“紙生仔”

  曾在迪斯尼公司任職多年的黃齊耀是繪制動畫片《小鹿斑比》的主要藝術家,可他也是當年十餘萬“紙生仔”中的一員。他1920年12月1日向美國駐華領館遞交了一份申請入境美國的表格,與大多希望進入美國境內的華人一樣,他必須先進入天使島移民集中營,經移民官嚴格審查及盤問後才能決定他是否能進入美國。黃齊耀在天使島上接受移民官盤問的時間是1921年4月13日。

  “那時大家在一起吃白飯就鹹魚,還有些青菜,生活很清苦,吃飯慢了,移民官哨聲一響就要挨餓,”黃齊耀回憶。美國國家檔案館保存了包括黃齊耀與他“紙父親”及一位“紙哥哥”接受移民官盤問的全套記錄和其它移民文件。那份“口供”筆錄上甚至還有黃齊耀的簽字。

  黃齊耀的生父約在1912年即來到美國。由於《排華法案》造成的移民身份問題,黃父無法將黃齊耀從廣東台山的鄉下接到美國。出於無奈,黃父花錢給當年9歲的兒子買了個“紙身份”,從此黃齊耀便成為一名“紙生仔”。從那時起,黃齊耀便開始使用他“紙父親”陸吉的姓,變成了陸齊耀。這個名字跟隨他很多年,直到他開始以賣畫為生時,才用回了本來的黃姓。〈nextpage〉
  近百刁鑽問題 移民官問及黃母是否裹小腳

  從當年留下的資料看,當天審問黃齊耀的移民官有兩名,主審官叫盧特(L.A. ROOT),副審官員叫懷特(L.F. WHITE),還有一名叫吉爾伯茨(A.A. GILBERTS)的速記員。當時黃齊耀不懂英文,現場還配了一名方姓(LOUIS FON)會講台山話的華裔翻譯。審訊開始前,黃齊耀未曾宣誓,但被移民官忠告要講真話。

  主審官盧特一口氣問了近百個問題,內容包括黃齊耀的生日和他“紙父親”陸吉的年齡、在加州沙加緬度的住址,以及陸吉回到中國家鄉的情況。移民官的問題中有一部分是有關黃齊耀住地環境的,其中包括村子多大,家中的房屋在村子什麼位置,上學的學校在村子什麼位置等。移民官在問及黃齊耀的母親時,除問及年齡、住址和是否是黃齊耀“紙父親”的惟一妻子外,還特別問到她是否裹小腳。黃齊耀一一作答,並說母親不裹小腳。

  熟記陸家家事 “紙生仔”順利過關

  當年尚無DNA檢測手段,移民官判斷美國公民從家鄉帶入美國境內的人是否是其親屬的惟一辦法是,找申請入境者的親人與申請人對“口供”。

  陸家有4兄弟,已故長兄當年陰壽29歲,葬在台山老家,其他3兄弟,兩人在美國,一人在台山。這4兄弟的年齡、住在陸宅的什麼位置、婚姻狀況以及所生嗣子情況均是移民官詢問的範圍。為驗明黃齊耀與陸吉的關係,移民官還問及陸吉回國時,黃齊耀是否跟他一起到大哥墳上祭拜,以及帶了哪些貢品,那些食物是當時吃掉了還是帶回家去了。

  從當時的審問記錄看,黃齊耀對答如流,連二哥的兩個孩子的年齡、姓名都記得一清二楚。“那些都是下了很大功夫才記住的,”黃齊耀在《不忘天使島》的展廳內對青少年嘉賓說。他還記得,當年他生父不僅為他買了一紙假身份,而且還設法幫他熟記了陸家的家史與家事。在黃齊耀被盤問的當天,副審官員懷特即根據審問情況向主審官提出動議,認為黃齊耀和他“紙父親”提供的材料及“口供”基本屬實,因此建議准許黃齊耀入境。

  做別人的兒子 “紙生仔”失母愛

  不少“紙生仔”來美後通過自身的聰明才智,開墾出了屬於自己的田地,實現了美國夢想。可有更多的“紙生仔”在畸形移民路上及天使島上留下的內心創傷終身未能愈合,“紙生仔”一代人心中的扭曲與痛苦一直困擾著他們。

  冒用“商人之子”的名義,從廣東台山移民美國的黃齊耀,終於闖過了天使島的鬼門關,與已在美國的父親團聚了。可他們父子一直要用假身份,時刻擔心暴露真身份而被移民局驅逐出境。進入美國後很長一段時間黃齊耀父子的日子過得並不安寧,“總是擔驚受怕,這樣一直持續了很多年。”黃齊耀回憶說。

  黃齊耀幼年時家境清貧,一邊上學一邊打工。他曾在洛杉磯中國城的旅館內做清潔工多年。“家中太窮了,母親一直沒有機會移民來美,”一提到母親,黃齊耀神色黯然。9歲離家,直到成年後才有機會回到台山老家,黃齊耀離家時即是與母親的訣別。父子兩人一直沒有攢足能夠回台山老家探親的錢,待黃齊耀成年後有機會返鄉時,母親早已過世。黃齊耀在故鄉感到的是貧窮與陌生,以前父親常常誇口的老家大房子,不過是廣東農村中一間小小的破舊村舍。第一次返鄉讓黃齊耀傷心不已。

  思鄉情切釀反叛情緒 “紙生仔”終生痛苦

  1939年,為躲避戰亂,目前在洛杉磯做演員的鄧競群(JACK ONG)說,他的4個哥哥及1個姐姐隨母親Jeung Shee Ong從廣東老家轉道香港,又乘坐 SS Coolige號客輪駛往美國,投奔在亞利桑那州經商的父親Kam Fong Ong。鄧父1915年即來到了美國,先在舊金山謀生,賺了些錢後即到亞利桑那州尋求發展。

  鄧母和5個孩子先被集中在天使島等待盤查,鄧父從亞利桑那州趕到舊金山來迎接太太和孩子。鄧家的5個孩子,4個兄弟均出生在舊金山,只有當時最小的女孩出生在老家廣東開平。鄧母和5個4歲至12歲大的孩子在天使島等待了一個月才通過了各種盤問、核查,最終與鄧父團聚。1940年出生在亞利桑那州的鄧競群,常聽母親回憶說,當年住在天使島集中營中,條件十分惡劣,家人擔心會遭到那些在集中營中自殺者鬼魂的襲擾,甚至多於被從天使島遣返回鄉。

  “在當時入境的5個孩子當中,有個10歲大的外姓男孩,他是隨我們鄧家進入美國的‘紙生仔’。”鄧競群回憶說,這個男孩用的是鄧家的姓,叫鄧林(LIM ONG)。雖然鄧林進入了美國,可他從未快樂過。鄧林一直想家,思念他的生身父母,可那時大家都沒錢,他自然也無法回鄉探親。鄧林思鄉之情十分強烈,並由此產生了反叛情緒。他不上學,拒絕學習英語,也不到鄧家在鳳凰城開的商店幫忙做工。甚至因鄧家把他帶到了美國,他從此不能原諒鄧父。“鄧林一生很悲慘。”鄧競群指著《不忘天使島》展廳墻壁上的圖片說,這幅發黃的圖片,是鄧家的5個孩子和母親在天使島的留影,鄧林即是他們當中的一個。鄧競群表情嚴肅地說,鄧林成人之後,成天賭博酗酒。11年前,這位失去了許多人間歡樂的“紙生仔”死在了街上,終生未娶。

  .相關鏈接. 

  華裔律師檔案濃縮“紙生仔”移民史

  首位在加州取得律師執照的華裔律師洪耀宗,從1925年開業至上世紀50年代中期麥卡錫時代停業,經歷了美國華裔移民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光。

  2005年5月,洪耀宗之子洪振興將其父開業時的大量檔案資料,捐獻給了位於洛杉磯縣的杭亭頓圖書館。《洛杉磯時報》曾大幅跨頁報道了洪振興捐獻的這批珍貴資料,稱其為“濃縮華埠時代的膠囊。”在杭亭頓圖書館接受的約70箱洪耀宗開業檔案資料中,包括華裔女演員黃柳霜(ANN MAY WONG)和首位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華裔攝影家黃宗沾(JAMES WONG HOWE)的移民檔案資料,以及聯邦大法官劉成威的家庭移民資料,展現了早期華裔來美奮鬥成長的歷程。

  這部分檔案中也包含了大量上世紀50年代之前“紙生仔”的移民資料。這些尚未公開的檔案資料,再現了當時在洛杉磯華埠中生活的部分華人,是如何通過購買假移民文件,佯稱是某華裔公民回鄉與其妻子生產的兒子移民美國的。這批檔案資料若能公開,洛杉磯華埠老僑中將有許多人第一次看到自家的秘密——祖先是通過“紙生仔”這個途徑移民來美的。這些“紙生仔”當年為了假戲真唱,在購買了某華裔公民的移民資料之後,不得不將為其提供移民資料的“紙父親”家庭情況及親屬姓名、年齡和在祖籍國的生活背景強記在腦中,以便抵美後應付移民局官員的盤問。 

  為了闖過天使島移民集中營這一關,當時在美專做“紙生仔”生意的律師,還特別為客人準備了全套的“紙父親”家庭成員名單,甚至包括“紙父親”在祖籍國村莊的“地圖”等資料。在那個年代,聯邦移民局為了破獲華人的“紙生仔”移民網,曾專門花錢買通華人做“線民”為移民局提供情報。華埠內的華人商號、餐館等地也常有移民局或聯調局探員闖入,對這些工作場所的華人進行突擊盤問以識別其身份的真偽,挖出隱藏在華埠的“紙生仔”。

  195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招認法案”,這一法案出台後,華埠不少“紙生仔”向政府坦白了以假身份進入美國的經過,並開始使用自家原有的姓氏,才開始了平靜的生活。但也有不少用“紙身份”進入美國的華人,在“招認法案”實施時期選擇了“隱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