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釋放船長之後 中日美三國如何博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9 05:21:40  


9月25日1時12分,由外交部和農業部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已接護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乘坐中國政府包機啓程回國。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美國《世界日報》9月28日載文《釋放船長後的中日美三國博弈》,摘要如下:

  在中國大規模的施壓之下,日本那霸地方檢察廳終於宣布釋放中國船長詹其雄,北京給予英雄式的歡迎,事件將逐漸冷靜下來。從表面來看,此輪中日釣魚台風波,上半場,日本強硬在先,占據上風,中國被動對應在後,但在下半場,在經貿旅遊等領域進行“變相制裁”,逐漸升級,奪回主動權,迫使日本改變既定立場,以至於日本國內輿論抨擊日本政府屈服,因此可謂各勝半場,打了平手。

  這場風波表明,中日關係雖然一直高呼萬代友好,但實際相當脆弱。小泉純一郎時期的政治冰封,在2006年他下台後解凍,四年時間,歷經安倍、福田、麻生、鳩山四任首相的“努力”,中日之間出現了解凍、春暖、夏熱的“友好高潮”,竟然在一夕之間,又回到“王不見王”的冰冷期,顯示中日關係的“友好周期”越來越短。不僅如此,以往都是自民黨挑起事端,如今民主黨執政的對華強硬程度,已經超過自民黨,導致中國反彈的規模和尺度,也超過了建交以來各個時期,顯示日本的對華強硬,超越了特定政黨的範疇,成為日本政治的常態,這值得中國深思,也是東亞的隱患所在。 

  不過,圍繞著中國船長的“扣”與“放”的較量,仔細分析,中國並非最後的贏家,而日本也沒有真正敗北。因為,船長命運只是中日釣魚島主權爭議的一個棋子,船長即使被放,釣魚島主權的歸屬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日本對釣魚台的實際管轄權也依舊。更為重要的是,在經歷了鳩山時代圍繞著沖繩美國駐軍基地遷移爆發的“日美衝突”,經過這次釣魚島風波可謂“化解矛盾”,日美同盟空前強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