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讀十二五城鎮化:保障農民土地權益是關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4 11:01:55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五中全會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也為新時期的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日報》報道,“‘十二五’期間,儘管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會降至10%以下,但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會改變,強農力度不能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說,農業是13億人吃飯的基本保障,為農民提供近一半的收入來源,因此,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

  “十一五”以來,中央加大統籌城鄉力度,不斷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框架體系,開局的2006年,中國全面取消農業稅,結束了持續了2600年的種田交稅歷史。隨後的一項項惠農政策“真金白銀”, 多予少取放活,使農業農村經濟頂住重重困難,成為國民經濟運行的最大亮點。2009年,中國糧食總產達到10616億斤,特別是2007年以來,連續3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這標誌著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邁上了萬億斤新台階。

  “要清醒認識到,農業基礎還不牢固,今年頻發的自然災害,使這一問題更加凸顯。”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偏低,種糧比較效益低,農業基礎最需要加強。

  據悉,“十二五”期間,要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穩定發展,耕地面積必須穩定在18億畝以上。韓俊認為,目前中國糧食生產的緊平衡仍非常脆弱,一旦忽視糧食生產,產量馬上就有可能出現滑坡。

  李國祥說,解決好“三農”問題,不能就農業論農業,關鍵是要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推進農業現代化,就是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貫穿到底,推動各種要素向農村流動,建立完善新時期支持和保護農業的政策體系。從政策部署講,建立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生產面積。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糧食抗災能力。完善糧食補貼和價格支持政策,保證農民種糧的基本收益。

  如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韓俊說,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穩定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是農村政策的重要底線。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防止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推動土地規模經營,二是防止隨意改變農村土地產權關係。

  中國正面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機遇期,一個核心問題是“錢從哪裡來”? 

  韓俊分析,這些年中央提出“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這也意味著今後“三農”將繼續成為中央財政投入重點,反哺力度還將加大,農民的實惠還將增加,惠農強農政策不斷制度化、規範化,逐步建立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另外,要積極開拓農業農村發展資金的籌集渠道,引導社會資源投向農業農村。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建立普惠性的農村金融體系,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