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讀五中公報 專家建議適度征財產稅遺產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5 09:26:06  


未來5年,隨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城鄉居民收入也將普遍較快增加。(人民網圖片)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人民網報道,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處處體現著黨中央對民生的重視。

  無論是制定“十二五”規劃時明確的“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還是強調堅持科學發展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對今後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闡述,更為百姓勾畫出一幅“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的美好圖景。

  未來5年,哪些民生難題有望破解?哪些薄弱環節將得到加強?民生領域將邁出怎樣的改革步伐?人們在期待。

  社保網越織越密

  ●探索社保體系城鄉一體化,建立正常的養老金調整機制

  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只有建立起覆蓋城鄉所有居民的社保體系,才能為百姓解除後顧之憂,讓百姓在物質生活改善的同時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對未來有良好的預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副所長金維剛表示。

  金維剛說,如果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城鄉社會保障發展不平衡、社會保障待遇水平低,老百姓必定會在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方面產生擔憂,即使收入提高了,也過得不安穩,不敢消費,進而影響生活質量並拖累整個經濟運行。

  健全社保體系也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內容。一方面,只有將過去缺乏社會保障的各類人群逐步納入社保體系,讓人人都享有社會保障,才能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面,政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必然是一個不斷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的過程,這也會使各類社會群體從中受益。社會保障還能使財富分配更加公平。研究顯示,很多國家初次分配基尼系數在0.4甚至0.5,通過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基尼系數會降到0.3以下。

  金維剛認為,收入的提高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但社保體系的建立健全則完全可以推進得快一些,並盡可能將所有人都納入進來,實現“全覆蓋”。

  展望“十二五”,健全社保體系應重點加強哪些方面?

  金維剛表示,首先要瞄准“空白點”,健全體系。比如,新農保讓農民“養老不犯愁”,但城鎮居民養老還缺少相應的制度安排,下一步應加緊制定城鎮居民養老保障制度。此外,還應當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探索機關公務員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改革。

  其次是繼續擴大覆蓋範圍。目前社會保險擴面參保的重點人群有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未參保集體企業職工和原“家屬工”、“五七工”等。

  第三是探索社保體系城鄉一體化。當前城鄉在社會保障方面均有各自的制度體系,未來一段時間要做好城鄉養老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統籌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

  此外還要提高待遇,並採取措施縮小城鄉、區域、群體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差距。他談到,“十一五”期間,我國連續5年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未來5年,國家應著力於建立正常的養老金調整機制,繼續改善退休職工待遇。

  金維剛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國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社保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占GDP的比例與發達國家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還存在顯著差距。“在經濟長期保持高速穩定增長以及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國家有必要也有空間加大社會保障投入,讓百姓安享幸福生活。”

  做大切好收入蛋糕

  ●專家建議,適度開征財產稅和遺產稅等,減少創業、就業稅收

  “國家這些年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我們深有體會。”家在東北的劉文鬆、李慧娟老兩口說,5年前兩人的退休工資共有4000多元,現在漲到了7000元左右。“牛奶、水果天天有,吃藥打針不犯愁,每年還能旅遊一兩次。吃穿住行,改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6年的11760元增長到2009年的17175元,年均實際增長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個百分點。

  “‘十一五’是黨和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歷史性突破的5年。”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比如提前一年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比如在全國取消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費,通過增收入、擴保障、減負擔,切實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