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二度量化寬鬆 亞洲央行受害最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3 11:38:30  


  中評社台北11月3日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可能採行二度量化寬鬆政策(QE2),讓國際美元近期狂貶,國際資金大量流入亞洲。銀行主管指出,這股資金“棄美轉亞”潮,除了讓台、韓等地外匯存底暴增,亞洲央行更可能因外匯存底產生高額匯損,成為最大受害者。

  台灣經濟日報報導,島內某大型金控內部研究報告便指出,近期亞洲央行有調節外匯存底資產部位的趨勢,部分亞洲央行已把外匯存底中的美元資產往歐元部位調節。

  據了解,部分亞洲央行為減少跌價損失,近期也積極買入黃金或是非美元債券,例如大陸便提高日債持有比重。

  以大中華區、韓國加上日本為例,合計外匯存底餘額便達4.3兆美元,其中至少有五成是美元資產(包括存款、債票券等),也就是美元每貶值1%,上述央行外匯存底合計匯損便達215億美元。

  台灣“中央銀行”便曾估算,新台幣每對美元升值1元,“央行”外匯存底將出現新台幣105億元的匯兌損失。官員指出,以這波新台幣從32元左右開始升值計算,對美元早就升值超過1元,這也是“央行”總裁彭淮南日前在“立法院”表示今年要達成繳庫目標不容易的原因。

  “央行”官員不願評論此事,僅指出“央行”外匯部位很大,現有外匯存底餘額近4,000億美元,不可能像一般企業辦理外匯避險,但“央行”每年都會從盈餘提撥固定比重的金額,做為匯兌損失準備。

  外匯存底如因美元部位跌價而出現匯兌損失,會讓“央行”盈餘大幅損水甚至出現損失,進而影響“國庫”財政。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指出,由於亞洲多數央行持有的外匯存底以美元資產為大宗,當美元下跌時,當然會面臨較嚴重的跌價損失壓力,這是正常現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