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狂印鈔泡沫百年一遇 港府必須設閘減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5 11:16:21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明報今天社論指出,美國聯儲局正式公布推行第二次量化寬鬆(QE2)措施,同時表明如有需要,會採取可用的政策工具支持經濟復甦,所以不排除量化寬鬆將陸續有來,同時顯示美國為了本身利益,將不會顧及其他國家死活,堅持發動貨幣戰爭以尋求在經濟困局中脫身。未來一段日子,新興市場會是大量美元流竄之地,資產泡沫狂飆脹大將前所未見,其他新興國家、市場紛紛推出政策措施自保,但是迄今曾蔭權政府仍然止於口頭應對,未見推行任何政策措施。我們認為,曾蔭權政府對此百年一遇的金融險局,不能再坐視,應該切實負起責任,主動設閘防洪,減輕泡沫爆破時香港可能遭受的衝擊。

  金融海嘯使美國面對“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和經濟衰退,去年3月,聯儲局透過購買1.7萬億美元國債等方式,迅速擴大資產負債表(即是印銀紙),意圖給銀行注入大量流動性來刺激經濟增長。首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挽救美國金融體系免於崩潰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無法使美國經濟擺脫高失業率、高赤字和可能通縮的趨勢。

  聯儲局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被認為是再博一鋪,通過注入巨額資金,進一步壓低美國長期利率,提升通脹預期,鼓勵企業借貸擴大生產,促進就業和消費,避免經濟陷入停滯甚或再度衰退的境地。這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為再度印銀紙的說辭,不過,美國現時經濟的困境,不在供應不足,而是需求不足,包括本港前任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等許多經濟學者都認為,龐大流動性注入銀行系統後,不會為實體經濟所用,只是流入金融機構,而新興市場經濟景況較佳,熱錢將在新興市場流竄,使原已成形的資產泡沫迅速脹大。

  伯南克這次豪賭,不但備受新興市場批評,例如,巴西聲言將採取“報復措施”;新華社文章指美國做法威脅世界經濟等,連美國許多輿論也不以為然,例如《華爾街日報》的社論,認為此乃“錯誤的貨幣政策”、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認為只會製造資產泡沫,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得斯坦(Martin Feldstein)則認為這是聯儲局一場危險的賭博,潛在好處不多,卻蘊含製造資產泡沫的巨大風險,可能會破壞全球經濟的穩定。

  美元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若美元不擁有這個角色,以美國長年的龐大貿易赤字、財政赤字和近年狂印銀紙,這樣的貨幣,正如任志剛所說“早就消失”。所以,伯南克雖云是聯儲局主席,他某一程度其實擔負全球中央銀行行長的角色,現在他被批評以賭徒的心態處理貨幣政策,以其學識之淵博,不可能看不到第二次量化寬鬆無助美國實體經濟,“藥不對症”的實質,他仍然決定大印銀紙,然則伯南克真正所圖為何?客觀上,狂印銀紙使美元貶值,美國的龐大債務可以因而稀釋,減輕債務的壓力,另外,則可以在出口方面佔奪優勢。有經濟學者認為,債務和出口才是伯南克這次“賭博”的隱藏目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