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清明上河圖展示北宋盛世 助識國情增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9 10:29:52  


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展覽現場。(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首次在香港展出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今日開始正式開放予香港市民參觀。為使香港市民深入了解宋代繁華景況,大會特別印製30萬份清明上河圖的“鑑賞小冊子”,重點介紹12個畫卷必看景點(見表),著力推介原著畫卷沒有的夜景、維妙維肖的人物舉動和景象,其中一幕是宋代的孩童在虹橋旁與小豬追逐的情境,最為有趣。

  文匯報訊,康文署署長馮程淑儀預料,為時3個星期的展期可吸引約100萬名市民入場參觀。 

  經過工作人員連續7天不眠不休組裝,配合光線、聲效等效果,長達120米、高6米的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正式由今日開始展出,而展覽開幕禮於昨日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全國政協上海市委員會主席馮國勤,中聯辦副主任李剛,上海市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李銘俊,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陳先進,特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香港賽馬會主席施文信等出席主禮。 

  反應熱烈售票破紀錄 

  曾蔭權在致辭時說,香港慶祝回歸10周年時,故宮博物院借出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跡來港展出,當時市民反應熱烈,盛況空前,而是次展覽60萬張預售門券於6天內被搶購一空,加推的17萬張門票,短短9小時亦已售罄,打破香港單一節目售出門票總數,以及每日、每小時售票數量最高等紀錄,足以證明香港人對中國文化瑰寶和《清明上河圖》的珍視和鍾愛,“這幅以現代多媒體技術演繹的巨型畫卷展現的,不僅是一條富有動感的歷史長河,更承載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智慧”。他說,特區政府會繼續加強與內地的文化聯繫,進一步推動國民教育。 

  配上音效場面更生動 

  政府昨日又安排傳媒及部分弱勢社群優先預覽,甫進入展覽館,現場觀眾猶如置身近千年前的北宋首都汴京。而畫卷亦以4分鐘為一個日夜循環(2分鐘日景、2分鐘夜景);觀賞的同時,更可聽到不同的音效,如馬車聲、小販的叫賣聲、孩童追逐玩耍聲,駱駝商隊入城的聲音、市民賭博聲等,效果活靈活現。 

  電子版《清明上河圖》項目總監于正推介說,畫卷最熱鬧之處莫過於虹橋的位置,當船隻駛過虹橋桅杆碰到岸邊,旁人慌忙拉扯的情景異常生動。電子版保留了原作的色調、畫風及所有特徵包括每條街道、船隻、樹木及建築。 

  增夜景展現繁盛情況 

  為了表達宋代的商業繁盛,電子版除了增設夜景外,部分人物的動作、風景等均有別於原著。其中一幕是宋代的孩童在虹橋旁與小豬追逐、畫卷夜景部分則可以看到原著沒有的月亮倒影、女子在酒家內跳舞的情況,在河上漂浮的蓮花燈,以及各式各樣的燈籠等。大會更在主館場內,設置仿製的宋朝《清明上河圖》,方便市民將原著與電子版比對。 

  于正又強調,入場觀眾應該欣賞全幅的《清明上河圖》,小冊子提供的“必看點”只供參考。 

  馮程淑儀則介紹說,是次展覽分為4大部分,除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外,又會通過增設解說展板和實物陳列,讓市民認識宋代都市的面貌、民生和科技成就,並同場展出北宋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的複製品,並設有介紹動態版製作意念和過程的小型展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