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鞏勝利:首爾峰會顯中美經濟關係新走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6 00:22:06  


 
  除了匯率問題比較突出之外(其實目標就是針對中國),在IMF改革和監管等問題上,各方立場相對比較一致,美國繼續擴張貨幣流動性的舉措沒有得到峰會的反對。

  美國的戰略非常清晰:第一個動作是,由財政部長蓋特納在上個月底提出了一個平衡世界貿易的建議,要求世界主要經濟體承諾將貿易盈餘控制在本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以內。這項建議看似並非單獨針對中國,而且平衡國際貿易也名正言順,中國政府很難拒絕在國際會議討論。但如果中國政府不調整匯率,達到控制貿易盈餘的目的並非易事。所以提議討論控制貿易順差,在某種意義上,與提議討論匯率有異曲同工之效。美國第二個動作,就是美聯儲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要知道,美國政府國債高達10萬億之巨,而對美國每年14萬億美元的GDP來講,依然是可控、分內之事。對美國而言,採取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短期內或能起到刺激經濟、增加就業的作用;同時增加貨幣發行和維持低利率,將促使美元進一步貶值,這對於增加美國出口,減少其貿易逆差至少能起點促進作用。貨幣貶值的副作用最根本的就是通貨膨脹,而這對美國並非主要問題:一是當前美國通脹率不高,二是由於美元被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用來作為儲備貨幣,因此美元貶值的副作用將由全球使用美元、儲備美元的國家共同來承擔。基於這一政策,國際上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都會大幅度上漲,對於那些堅持將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鈎的國家而言,就面臨進口通貨膨脹的嚴峻威脅。如果這些國家想控制通貨膨脹,增加本國貨幣的供應量,恐怕是無法避免的途徑。

  在美國國家利益的極度驅使下,美元在近幾年來也許看上去不再那麼堅強有力了,但美元的國際競爭能力卻超越了歷史上的任何上升時期。可以預料,美國及發達國家還將有可能繼續擴張貨幣流動性,希望更大規模地刺激經濟行動,美國改變“貨幣寬鬆”策略,要走上常規經濟發展之路,或許要到2011年3月之後。這與2011年的中國行動綱領、貨幣策略產生了重大悖論。在金融海嘯後的大發展時期,中國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減緩增長勢頭,而其基數效應將使得同比增長幅度回落不那麼顯著。為了讓“出口創匯”的歷史盡早退出,中國將不得不搶在全球經濟復甦之前、在金融貨幣、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上雙雙“搶先”出手,“先機易得”,但這種“共贏”的大前提,必須是美元、歐元不要再出現內亂,更不要與中國經濟相向衝突,不要再出現新的更大危機。

  (作者系《國情內參》首席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