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韓國中央日報:“中國周期”的威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7 21:29:24  


  中評社香港11月17日電/韓國《中央日報》日前發表中國研究所次長韓友德文章,題為《“中國周期”的威力》,摘編如下:
 
  今年9月,中國的造船企業熔盛重工業從巴西鐵礦企業Vale獲得了12艘大型貨船的訂單。這一訂單高達15億美元左右。世界造船業的相關人士都直搖頭,稱“Vale如何能籌措如此巨大的資金呢?”幾天後,他們在北京找到了答案。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了所有資金的80%左右(12億3000萬美元)用作船舶金融。

  體現中國.巴西間經濟合作的實例不僅這一件。武漢鋼鐵最近投資4億美元收購了巴西礦山股份,摩托車企業力帆正在積極促進在巴西建造工廠。得益於此,中國超越了美國,成為了巴西最大貿易對象國和投資國。巴西經濟今年上半年增長了8.9%,這也離不開中國如此的“散發資金”。《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專欄作家卡普.戴爾(音)稱這是“中國周期(China Cycle)”。意思是“受力於中國的增長周期”。

  “中國周期”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亞洲。隨著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韓國、台灣地區等同中國一起成長。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開始瞄准了非洲,目標是確保資源。中國的資源外交擴展到了中亞、中南美甚至是美國掌控的中東。隨著巨額的中國資本在這些地區生根,出現了“中國周期”現象。美國的友邦——歐盟(EU)也被收編入了這個影響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約定說“要幫助陷入財政危機的歐盟國家”,這使得歐盟責難中國人權問題的聲音越來越小了。

  對此密切關注的西方企業感到非常不安,因為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正在蠶食著市場。雖然他們批判說“中國正在進行不公正的行為”,但中國對此穩如泰山。國際企業反而擔心會受到中國國內經濟的影響,要看中國的眼色。國際企業現在都要看中國的臉色,所以出現了“中國周期是解讀世界經濟新模式的另一個關鍵詞”的說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