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政黨競爭是人才戰 別迷信基本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9 08:29:55  


  中評社台北11月29日電/這次的五都選舉中,民進黨雖未攻下北北中任何一都,但繼二○○四年“總統”大選些微過半後,這是民進黨第二次在全台灣選舉贏得過半選票,經過這次選舉,就如蔡英文所說,民進黨終於可以與國民黨分庭抗禮,台灣正式邁向“五十對五十的‘國家’”。只是,在藍綠各擁半壁江山的背後,卻有很不相同的選民結構,也讓未來兩黨權力爭奪戰,究竟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充滿不確定的變數。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五都選舉後,台灣仍呈北藍南綠的政黨版圖,但是,國民黨即使在北部有較大的基本盤,卻呈現鬆動的跡象;相反的,綠營在南部的基本盤則愈發穩固。事實上,這樣的氣氛選前諸多民調都已顯現,讓民進黨軍心大定,國民黨則充滿危機意識。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說,在此次選舉過程中,兩大黨軍師最費心處理的,莫過於基本盤與中間選民的動態均衡關係。民進黨確定深綠基本盤回流後,就進軍搶攻藍營禁區,結果雖未搶下任何一都,但除北市外,藍綠在新北市差距已縮小到五個百分點,大台中更是不到三個百分點,民進黨搶攻中間選票,頗有斬獲。相反的,國民黨則是自選戰開打就處於挨打的處境,一直到選戰末期才告急,最後更因連勝文遭槍擊而激發出藍營投票熱情,才不至於選得太難看。選後,黨內甚至還出現一種檢討聲浪:國民黨過去的戰略是否本末倒置,忙著討好所謂的中間選民,但忽視了基本盤,才會連吃敗戰。 

  民進黨這次主打中間路線,成績不惡,應該會持續拉攏中間選民的戰略;只是,五都選舉時,民進黨還可以推說是地方性選舉,迴避“國家”政策討論,只在形象上走中間路線,不抹黑對手、不撕裂族群,和台灣過去幾年的選舉比起來,已算是進步了;但接下來的“總統”大選,如何在實質政策內容上走中間路線,才是民進黨最大的挑戰。 

  因為,“總統”大選就必須討論“國家”政策,更須討論民進黨的罩門─兩岸政策。事實上,民進黨未來必受檢視的兩岸政策俯拾皆是,例如,上次“總統”大選時,當時長昌配抨擊馬蕭配當選後推一中市場,台灣將會淪於“查某找無尪、查甫找無工”的下場,今年兩岸簽訂ECFA後,謝長廷仍堅持這樣的看法,但民進黨五都選舉時卻刻意迴避ECFA問題,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民進黨? 

  可以說,民進黨的中間路線,在“總統”大選時才會真正遇到考驗。事實上,經過這兩年來的三通及兩岸經濟互動,兩岸問題不再只能簡化為意識形態或統獨議題,而是落實到讓兩岸共利的具體政策,屆時有實質政績的國民黨提出政見時,民進黨能不能相應提出可行政策,而又不刺激深綠陣營,才真正的考驗民進黨的中間路線。 

  相反的,屢次在選舉受挫的國民黨,是否就此拋棄中間路線?這必須先解決一個迷思。國民黨還有那麼大的基本盤嗎?或是,國民黨的基層如綠營一樣,是死忠一族嗎? 

  事實上,對台灣政黨認同的研究顯示,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國民黨的政黨認同者呈現暴起暴落的現象,一九九六年尚有近五成的政黨認同,二千年後隨著敗選,流失近三分之二,改支持親民黨或轉為中立選民,但在二○○八年“總統”大選前後,隨著馬英九當時的高人氣,藍營選民又回歸國民黨。 

  可以說,藍營選民並不像綠營那樣鐵板一塊,他們有可能隨著國民黨施政表現,而自主決定投票傾向。藍綠選民之所以如此不同,這有台灣特定的歷史背景,但國民黨不要搞錯了,以為藍營選民如綠營那麼死忠,事實上,他們頗有中間選民的獨立特質,國民黨執政表現不好,他們未必支持,沒有其他黨可以投,他們大可不投票,讓國民黨高層選得膽戰心驚! 

  怎麼辦?國民黨別無選擇,不要迷信遊離的基本盤,培養人才才是當前要務。事實上,二○○八年時南部早就綠化,但以馬英九當時的明星光環,卻能拿下五成多選票,可見,事在人為,未來的政黨競爭,還是人才戰;國民黨要思考的是,不能在馬英九之後,就後繼無人。 

  再來,經過這次選舉,過去一心於經濟發展的國民黨,應該也注意到不分藍綠,民心對貧富差距的不滿,如何對症下藥並提出周延的政策,也攸關國民黨未來,畢竟,不論有沒有所謂的中間選民,在政策上,只有好或不好的政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