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楊潔篪在首屆“藍廳論壇”上的講話(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1 21:32:26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1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藍廳論壇”上發表題為《用信心與合作共築亞太未來》的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用信心與合作共築亞太未來

   ——楊潔篪部長在首屆“藍廳論壇”上的講話

         (2010年12月1日)

尊敬的各位使節,

尊敬的企業家代表,

各位專家、學者和媒體朋友們:

  很高興參加首屆“藍廳論壇”活動。我想,之所以把論壇取名為“藍廳論壇”,是因為藍色讓人聯想到大海和天空,既包容萬象又蘊含熱情與活力,契合了和諧共存、開放共贏的理念。它寓意著我們將以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汲取各界智慧,深化對話交流;以縱論天下的開闊視野,把握時代脈搏,共謀發展大計。相信“藍廳論壇”將架起一座外交與民眾、國內與國際相互交流溝通的橋梁,使中國外交更好地走近民眾,走向世界。

  本次論壇選擇“亞太地區形勢和中國的政策”為主題,很有意義。當前,亞太的發展為各方普遍關注,中國又是亞太地區的一員,加強對有關問題的探討,有利於我們增進互信,凝聚共識。我願就此與大家溝通交流。

  對於21世紀的亞太,人們曾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亞太人文薈萃,潛力巨大,前景光明。也有人認為亞太問題叢生,麻煩不斷,不容樂觀。如今,當21世紀第一個1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回顧亞太發展進程,我們不難發現,儘管亞太地區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挑戰,但謀和平、維穩定、求合作、促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亞太正在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生機與希望的地區。

  ——亞太戰略地位從未象今天這樣重要。

  過去10年,亞太地區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持續上升,已成為國際影響不斷擴大、新興經濟體成長十分顯著、區域合作機制建設積極活躍的地區。亞太經合組織21個成員擁有世界40%的人口、54%的經濟總量和44%的貿易總量,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機制,為促進共同繁榮發揮了積極作用。亞太各種區域合作機制蓬勃發展,新倡議、新設想不斷涌現,體現了各方合作應對挑戰的強烈願望。儘管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亞太經濟的深層次影響不斷顯現,地區熱點時有升溫,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給亞太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但總的看,亞太國家經濟總體向好,圍繞後危機時期發展方式的變革競相展開,國際地位繼續提升,將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亞洲發展勢頭從未象今天這樣強勁。

  過去10年,亞洲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快速發展,成為增長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區之一,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日益突出。亞洲國家面對兩場金融危機,團結自強、通力合作,主要依靠自身力量,不僅維護了經濟穩定,也為未來發展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亞洲國家總結出的一條寶貴經驗就是立足自身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著力提升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與此同時,亞洲秉承開放精神,積極擴大與歐洲、非洲、北美、拉美等地區的務實合作,加快自貿區建設步伐,迎來了新的發展和跨越。

  對於亞洲的發展,我想用三個“50%”來說明:一是亞洲整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9世紀,亞洲GDP曾佔全球的一半,此後一度衰落。20世紀以來,亞洲國家勵精圖治、奮起直追,重返經濟發展的快車道。2009年亞洲國家經濟總量已佔世界的近1/3 ,據一些國際權威經濟組織預測,到本世紀中葉,亞洲將重新佔據世界經濟的50%。二是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早在五年前,東亞區內貿易總額就已接近3萬億美元,佔其外貿總額的比重超過50%。東亞區域合作更是取得長足進展,東盟、10+1、10+3、中日韓、東亞峰會等各種機制日益完善,形成了優勢互補、協調並進的良好局面。三是亞洲國家人文科技等領域潛力巨大,軟實力不斷增強,為亞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公佈的數字,亞洲科研人員數量在全球所佔比例已由2002年的35.7%增加到2007年的41.4%,這一數字很可能在未來數年裡提高到50%。一個生機勃勃、和平發展的亞洲日益呈現在世人面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