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年華人移民頻涉案 美國夢碎孤零淚獨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2 11:56:01  


許多華裔移民的美國夢,都是從餐館厨房展開。
紐約法拉盛今年1月26日發生殘忍血案,圖為警方封鎖現場調查。
  中評社香港12月2日電/綜合美國《世界日報》報道,他們到美國時都懷揣著“美國夢”,想憑一身力氣打拼一片天下,他們許多人的夢是在四季溫度一樣的廚房中啟程,還有不少人的夢是在和鋼筋水泥日複一日的打交道中開始,多少年過去了,有的人夢圓了,有的人夢還遙遙無期,也有的人夢碎了,清醒後是無盡的後悔,而隨著步入人生中的不惑之年,他們也經歷著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變化,體會著各種苦澀滋味,“移民夢”成了不堪回首的“移民監”。
 
  誰無“美國夢”? 夢醒孤零淚獨吞

  老李(以下姓名皆化名),55歲,20年前從香港移民到美國,當了近20年的炒鍋師傅,中等身材,時常穿一件黑色的夾克,戴一頂棒球帽,常年的體力勞動讓他有些駝背,面容缺乏健康的血色,眼睛下面的皺紋已經清晰可見。經濟不好,老板為了維持生意降低成本,削減人員,體力拼不過年輕人的老李也失去了競爭優勢,被老板辭退了,他無奈地說:“我們這樣的,是被社會所淘汰的一批。” 

  如今老李只好面對現實,退而求其次,轉找廚房打雜的工作,老李表示,以現在的年齡轉行也已經太晚,“我只會做餐館,而且只會做給老美吃的快餐,其它太難的我也不會,英文我又不好,我能有什麼選擇”。老李口中的快餐實際就是中餐館里的美式中國菜,比如芥蘭牛、蘑菇雞、炒面和炒飯等,這些菜式,通常只要準備好調味料,製作上並不需要很多技術,一般經營這種菜式的餐館日常生意主要依賴於外賣,所以對老板來說,炒鍋師傅體力一定要好,速度夠快,這樣才能跟得上客人的訂單。許多到美國淘金的人,在生計的壓力下,都曾做過這樣的工作。 

  雖然失業後老李一直在找打雜的工作,但因為經濟不景氣,起薪也被壓得很低,只有1000美元出頭,老李說,“很多剛來美國的人急需一份工作,也就硬著頭皮做了,可是對於我們這樣有多年經驗的人,實在是少得可憐,有些不甘心”。老李慶幸表示,好在自己到美國多年,已經站穩腳跟,兒女也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自立,不用像從前那樣為溫飽而發愁。 

  談起許多新移民剛到美國時的窘迫,幾個人合租一間屋、拿木板當隔間,老李的口氣中也無不透露著同情和辛酸。老李說:“這些年來,如果不是家人也移民到美國,有他們在身邊陪伴,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撐過來,連留下都會失去意義。” 

  老李的故事只是那些靠出賣勞動力來謀生存的中年人士的縮影,在整個全球經濟蕭條的大環境下,就業市場往昔“工作找人”的紅火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工少人多”的嚴酷現實,這讓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倍感壓力,身陷“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 

  開職業介紹所的耿小姐表示,通常老板招工的時候,年齡是必問的,尤其是餐館行業,一般一聽對方已經50歲了,都不會想要,也增加這些中年人士找工的難度。 

  中年移民從惶恐轉殘暴 命耶?運耶?

  今年春節前夕,在華人聚居的紐約法拉盛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凶殺案,來自上海的移民黃震(Huang Chen)涉嫌以開膛破肚方式將華裔女子吳芊(Qian Wu)殘忍殺害,引起華人社區和主流社會震驚。而震驚過後,留給人們更多的是一連串的疑問,是什麼原因讓這樣的凶案發生在華人小區?又為什麼類似的悲劇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在從事苦力的中年移民身上?為了避免悲劇重演,親友、小區團體和政府又可以做些什麼? 

  從2005年在曼哈頓華埠用槍射殺妻兒、引爆瓦斯自殺的鄭倫保(Lun Bao Zheng)、到2008年在加拿大灰狗巴士砍人頭的李偉光(Vince Weiguang Li)、去年新年除夕夜槍殺41歲的女友再自殺的黎國華、再到黃震的案子,五年間北美地區發生多起中年華裔男子涉嫌殺人案,凶嫌都有著共同的特征:都是40多歲從事體力勞動的移民,在海外艱辛的生存過程中,遭遇失業、文化和語言不通或情感等變故和挫折,最後以極端手法結束自己或他人生命。 

  隨著近兩年來美國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為降低成本,勞工市場也出現僧多粥少的狀況,許多從事體力勞動的中年移民因為體力不如從前、沒有語言的優勢和一技之長,慢慢被就業市場所挑剔,陷入尷尬的境地。再加上傳統文化的影響,華裔和許多亞裔群體對心理問題和情感困擾多諱莫如深、以及現有咨詢和治療服務資源的不足,讓移民的心理健康問題常常成為被社會忽略的一角。 

  專家分析,通常從事體力勞動的中年移民出現心理問題,主要原因有無法適應現有生活環境,常常抱怨;年老體弱,心理落差大;家人不在身邊或關係不和睦等。黃震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原本在國內是風光的海員,來到美國打工淘金卻屢遭不順,感情也出現問題。 

  生活壓力內心孤獨 中年移民易現心理問題

  身體的衰老、就業的壓力和孤獨的生活,讓這部分群體常常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王嘉廉小區醫療中心心理衛生部社工總監何志傑表示,在他所接觸的病人中,大多數都為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士,有不少都為中年人士,也有一些老人和小孩,通常男性都從事餐館或裝修的工作,女性早些年主要為衣廠的女工,近年來則有許多從事保姆行業,多因為長期遭受病人的侮辱和性騷擾,而導致抑鬱。 

  心理安康一線牽的亞裔外展教育主任羅潔介紹,根據她接觸過的求助者,發現主要集中在30歲至60歲的群體,男女都有,他們有些是為自己問,也有些是為父母、子女或朋友咨詢,而在這批群體中,有四成的人都患有抑鬱症,通常症狀為心臟、睡眠不好,人際關係出現問題,常出現孤獨、不滿、悲傷的情緒,對周遭充滿挑剔的眼光,覺得生活希望不大,而中年從事體力勞動的群體,究其抑鬱的原因通常可以分為: 

  無法適應 常常抱怨 

  羅潔分析,許多患者原本在自己國家還算不錯和風光,但來到美國後卻要從事體力勞動,心理上一直無法接受,認為這樣的工作很低賤,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憧憬和機會。就像老劉,移民美國三年多,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每一份都不超過三個月,主要緣於暴躁的脾氣,無論是身邊的工友還是曾經擔保他移民過來的親友,都因無法忍受他而紛紛與他保持距離。美國的打工生活讓老劉無所適從,老劉也常常忿忿不平,抱怨“為什麼來了美國,非但沒有遍地的黃金,卻只能做這些出賣體力的粗活”,可是語言不通、沒有什麼學歷和一技之長的自己又找不到其它工作。 

  由於沒有穩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老劉根本找不到女朋友,至今還是光棍一條。和老王相同的是,老劉也不斷後悔著當初來美國的決定,不同的是,他對眼前的生活和這個社會還充滿了許多的仇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