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媒稱中國不會和美軍事衝突而中斷和平崛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5 10:10:34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環球網編譯美國《赫芬頓郵報》11月28日文章,原題:以奧巴馬之道勇敢應對中國

  奧巴馬意識到,中國的古代文化強勢和當今的地緣政治目標,注定要導致一種在謹慎和強硬之間的平衡。中國和西方會維持一種“你推我搡”的緊張態勢。但這種局面不會導致爆發全面危機。

  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受驅於3個現實。首先,如果中國感到利益受到侵犯,那“富有建設性的接觸”的口號將成為空談。儘管“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北京奧運標語鋪天蓋地,但熱情而曖昧的國際兄弟情誼無異於空中樓閣。中國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國度。其首要目的就是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這是實現國內“和諧”並贏得全球尊重的關鍵所在。

  其次,在中國,“穩定”壓倒一切。中國政府認為未來潛伏著兩種風險:一是宏觀經濟政策劇變引發失業或通脹;二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主權遭受外侮。倘若西方試圖與中國對抗,將在(中國人)內心深處產生一種玉石俱焚的焦慮感,從而導致災難性後果。若非如此,中國會繼續以一種“愈加冷酷”的方式行事。中國剛獲得不久的經濟威望的極限將受到考驗。但北京不會自找麻煩惹怒他人。(中國從來都不是奉行“擴張主義”的強國。即使在其帝國影響力處於巔峰之際,也是通過經濟“朝貢制度”控制泛亞洲貿易,而非軍事征服。)

  第三,幸運的是,中國知道,若沒西方參與,其崛起將無從繼續。無論中央政府在調整經濟轉向國內消費方面何其成功,未來幾十年的增長率仍將取決於對西方市場的出口。甚至連軍方也意識到,與美國的軍事衝突將對中國的“和平崛起”造成致命打擊。中國一直頗有成效地對外交往——從印度的佛教到美國的資本市場,吸取新的影響力並使之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大躍進”後,中國就懂得圍墻只能起到反作用。

  中國在處理一系列棘手問題上的表現,能通過其一貫奉行守衛且不無事生非的方式中一見端倪。21世紀的氛圍也促使中國更加堅守“慢慢來”的傳統。

  中國正站在它並不熟悉的邁入超級大國的門檻上,卻不知道如何施展身手。中國清楚,無論在霸權還是文化影響力方面,都還沒到將美國排擠出去的地位。此外,醉心於經濟的中產階級和“一小撮資產階級”的壯大對社會凝聚力形成挑戰,這將確保(中國)繼續集中關注國內事務。此類壓力對外交冒險主義起到牽製作用,中國既不會試圖高調攫取權力,也不會重生為一個“多邊主義天使”。誠然,中國會搶占自然資源,但同樣會保持頭腦冷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