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簡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8 00:41:48  


戴上有色眼鏡,民進黨不可避免出現盲點。
 
  總之,兩岸政策已成為考驗民進黨是否“理性、務實、穩健、值得依賴”的試金石,“逢中必反”、“為反對而反對”固然有利於穩住基本盤,但卻不利於向中間拓展,是制約民進黨重返執政道路的最大絆腳石。如何向選民證明自己是一個理性負責有擔當的政黨,有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重新執政不會使兩岸關係陷入倒退緊張,成為擺在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中央面前的一道必答的難題,越接近高層級選舉,要求就越高,考驗就越嚴苛。

  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局限性

  顯然,民進黨有務實調整兩岸政策的民意壓力與政治需要,今年以來也確實展現了一些新姿態。但總的來看,蔡英文的調整具有極大的兩面性暨自相矛盾的特點。

  表現在:一方面承認“台灣……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注9)台灣在“中華民國”統治下,並根據“中華民國憲法”進行政治運作,但另一方面又否認“中華民國”與中國大陸的歷史與法律的聯結,仍視“中華民國”為“外來政權”、“流亡政府”,(注10)骨子仍堅持“台獨建國”的理想等;一方面聲稱“民進黨的思想、靈魂、運作體系必須改造,否則即使2012年重新執政,仍會重蹈過去執政的悲劇與失敗”(注11)、要求“檢視台灣現況及未來趨勢,反思過去的作法,誠實面對問題”,宣示“若重返執政,會跟著民意走,不會橫柴入灶”,但另一方面又不敢碰觸“台獨”神主牌,(注12)不願與陳水扁路線切割,今年“立委”補選甫勝利,民進黨籍“立委”便迫不及待地連署提出所謂的“領土變更案”(注13);一方面認為要正視中國大陸崛起、願意“不預設政治前提”和中國大陸進行“直接實質對話”,另一方面又反對兩岸商簽ECFA和開放陸生入島,持續發動反ECFA集會遊行和公投連署,甚至揚言“2012如執政將發動公投廢除ECFA”,煽動綠營的反中情緒,並對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黨員祭出黨籍處分;一方面想樹立理性負責的政黨形象,另一方面又縱容黨籍“立委”在“立法院”干擾議事日程,大打出手製造流血暴力衝突;等等。

  凡此表明,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充其量只是策略層面的技戰術調整,他們沒有也不敢正視造成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邊緣化的根本原因,表明他們對“台獨”遭受挫敗的認識是膚淺的,對兩岸關係的認識依然盲點重重,深陷在“台獨”的意識形態窠臼不能自拔。

  盲點之一:刻意回避兩岸關係的歷史。民進黨迄今不承認1945年二戰結束後台灣正式回歸祖國暨中國政府恢復對台行使主權,不承認1949年後兩岸的敵對分治狀態是由國共內戰所導致並延續,骨子仍堅持認為“台灣地位未定”。這顯然既有悖於歷史事實,也有悖於國際法和兩岸各自奉行的大法。

  事實上,中國政府二戰後從日本殖民者手中接管台灣,是由1942年中美英三國首腦聯合發表的“開羅宣言”、1945年美英法蘇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告無條件投降的“日本投降條款”3個國際法文件所奠定的;“台獨”分子們引以證諸“台灣地位未定論”的1950年“三藩市和約”,因沒有當事國政府--無論是“中華民國政府”,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參與及認可,根本無效力可言;日後所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及舉凡政府間國際組織,均堅持或默認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原則,不啻於是對“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否認;兩岸的最高法律也都堅持擁有涵蓋對方的整個中國的主權,足以證明兩岸同屬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民進黨諸公無視這些事實,妄談“台灣地位未定”,激起內部藍綠陣營在“國家認同”上的尖銳對抗,連內部都喬不定,還有何理由來說服中國大陸和國際社會接受呢?

  盲點之二:不願正視兩岸關係的現實。民進黨迄今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不承認兩岸兩會在1992年曾經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不承認兩岸迄今尚未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堅持以“兩岸一邊一國、互不隸屬”來定位兩岸關係。

  事實上,台灣雖先後進行了7次“修憲”,但並未改變兩岸仍同屬於一個國家的性質,兩岸的憲法在領土主權主張上相互涵蓋,即包括了台灣和大陸在內的整個中國,1971年以前,中華民國是中國在聯合國中的代表,之後則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民進黨只看到事情不合理、有爭議的一面,沒看到凡事都有兩面性,都有來龍去脈,台灣內部主張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現狀的是主流,鼓吹“急獨”的是極少數,而試圖把主觀淩駕於客觀之上。兩岸兩會曾經達成“九二共識”一事證據確鑿,民進黨不喜歡不同意可以,但不應對歷史事實予以否認。特別是兩岸的綜合實力對比差距越拉越大,中國大陸在兩岸關係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台獨”的制約能力越來越強,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根本沒有搞“法理台獨”的空間。

  盲點之三:認為大陸的“一中原則”“非常靈活”。前民進黨當局“陸委會”主委和駐美代表吳釗燮聲稱:“中國大陸在認為適於協商時,政治前提並非絕對。”換言之,只要台灣堅守自己的立場,大陸最終一定會退讓,民進黨重新執政不用接受“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前提條件,一樣可以處理好兩岸關係。(注14)親綠的《自由時報》也載文聲稱:“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台獨’黨綱好端端的奉在神桌上,共產黨照樣與民進黨政府進行小三通、春節包機,還有大三通的談判幾乎拍板,直接沒面子,繞個彎間接照談”。(注15)

  這個盲點首先在於民進黨某些人對大陸對台政策的資訊掌握不足、理解有偏,把大陸“以民為本”、盡最大努力為兩岸民眾謀福祉的政策誤解成“一中原則有彈性”、“政治前提非絕對”。事實上,大陸對台政策的靈活性是建立在原則堅定基礎上的,只要不違反“一中原則”,甚麼都好說都好辦,這與容忍“台獨”是兩回事。大陸全國人大高票通過的《反分裂法》已將對台政策的底線說得很清楚了,任何領導人、任何一屆政府都必須遵守,不存在超越這一法律的靈活性。民進黨以自己有限的執政經驗判斷大陸對台政策“政治前提並非絕對”,表明他們對大陸反“台獨”的堅定決心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盲點之四:自認有8年的執政經驗,“重新執政會延續前朝政策,處理兩岸關係會更加穩健,不會暴沖”。(見前面所舉例子)

  此處的盲點在於,顛倒了路線與政策、戰略與策略二者之間的關係。稍有一點政治學或戰略學修養的人都知道,路線、戰略決定政策和策略,後者為前者服務並受前者制約。譬如:在兩岸關係上,統、獨、維持現狀是三個不同的戰略取向,民進黨執政時以“台獨”為導向,必然會挑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必然會推動“正名制憲去中國化”,陳水扁執政初期幻想走新中間路線,承諾“四不一沒有”,事後證明根本行不通。國民黨執政以“維持現狀”為導向,必然會強調“不統不獨不武”,強調堅守“九二共識”和“中華民國憲法架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民進黨把執政時處理兩岸關係的失敗歸結為經驗缺乏、策略運用不當等操作層面上的原因,誤以為一旦重新執政,只要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在策略運用上更加小心,就可避免重蹈覆轍,這根本是導果為因!既低估了大陸同胞的智商,也低估了台灣民眾的水準。在攸關台灣前途和兩岸關係未來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所有志在執政的政黨都必須說清楚講明白,不可能蒙混過關。不根本解決“台獨”路線的轉型問題,就算民進黨能夠再次利用對手弱項騙得選票上台執政,決不可能贏得中國大陸的信任,也不可能妥善處理好兩岸關係。

  盲點之五:認為民進黨的“走向世界,跟著世界走向中國”的路線,才是台灣融入全球化的最佳選擇。(注16)

  這的盲點在於:民進黨及“台獨”勢力刻意忽視台灣生存條件的局限性,即內部腹地狹小、資源有限、必須靠對外貿易生存;沒有或不想看到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台灣的前途命運與中國大陸息息相關,特別在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經濟大國和國際政治重要一極的情況下,台灣不可能回避、繞開中國去聯結世界。台灣或許在某些國際勢力眼中還有“以台制華”的戰略棋子作用,但兩岸競爭條件孰優孰劣一目了然,因台棄陸或因台與陸為敵決非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之抉擇。如果民進黨的路線最佳,為甚麼在執政8年中處處碰壁,使台灣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面臨邊緣化的危機?

  盲點之六:不理解“中國為甚麼會對台灣這麼好?”(注17)

  坦言之,中國大陸強調要“尊重、信賴、依靠台灣同胞”,“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注18)這首先是基於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基於“台灣同胞是我們的手足兄弟”。中國大陸體諒並深刻地理解,台灣同胞因在近代歷史上所遭受的苦難而產生強烈的“出頭天”意識,願意概括承受台灣同胞對祖國的埋怨不滿甚至怨恨的複雜情緒,願意以實際行動來彌補祖國母親對台灣同胞的虧欠,重建台胞對祖國的信任,近幾年大陸不斷對台灣同胞釋放善意,努力修復兩岸同胞關係,足以證明了這一點。大陸從不諱言對台政策的目標是“爭取民心、促進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與台灣同胞追求的當家作主、公平正義、幸福美好的生活目標不僅不矛盾,而且本質一致,是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的,是陽謀而非陰謀。民進黨一心想脫離中國搞獨立,自然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大陸的好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