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報:崛起的中國謹慎應對全球事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9 14:30:32  


9月16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方隊參加墨西哥獨立200周年慶典閱兵。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新華網消息:美國《華盛頓郵報》12月8日文章,原題:在中國,信心籠罩在擔憂的陰霾下(作者戴維.伊格內修斯發自北京)

  崛起的中國表現出的矛盾之處在此間與中國官員舉行的一次會議中得到體現。一方面,中國希望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它又表現得不積極和怯場。

  在這次會議上,一位中國高級官員宣布,在諸如朝鮮和貨幣調整等重大問題上, “中國需表現得更像是一位參與者而不是觀察員”。 “當我們站在舞台上時,我們不應該背向觀眾,就好像我們是觀眾中的一員一樣。”

  然而,在上周五舉行的有歐美來訪者參加的會議上,當涉及提出解決方案時,中國人採取了謹慎態度。官員們同樣認為朝鮮問題和全球經濟失衡問題是大問題。但是他們建議的重點是展開討論而不是採取行動,簡要地說,就是和諧會談本身似乎成為了目的。

  在這次會議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傅軍說,中國對朝鮮問題開出的處方是“對活、對話、對話”。據美國國務院被公開的一份電報稱,這種態度令國務院官員感到沮喪。

  這次會議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努力,目的是要探究存在共同利益並潛在採取共同行動的領域。會議的舉辦方是中共中央黨校。其他主辦方有阿斯彭戰略研究集團(我是該集團的成員之一)和意大利阿斯彭學會。

  前美國副國務卿、現任哈佛大學教授、阿斯彭戰略研究集團負責人尼古拉斯.伯恩斯說: “目前的局面並不是我們各說各話,但是我們似乎沒有採取共同行動的能力”,儘管雙方有著“驚人的共同利益”。他指出,在朝鮮問題上,中國影響力最大,但它“似乎並不願動用它”,並且沒有準備“接受”作為安全夥伴的“考驗”。

  幾位出席會議的中國官員解釋說,中國之所以在對外政策上採取謹慎態度,部分原因是由於官員關注的重點是保持國內的經濟增長,令潛在躁動不安的公眾感到滿意。

  一位高級官員說:“我不是在說中國自私。”他當時承認,北京的確首先要考慮內部問題。以朝鮮問題為例,中國擔心對平壤施壓會導致絕望的難民湧向中國。

  這次對話產生了少許行動的跡象。黨校一位教授開始時反對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請求。但是經過更多的討論後,這位教授說,或許中國可以提高收入水平,這樣工人就可以購買更多的美國貨,從而達到縮小貿易順差的目的。他甚至提議成立一個“協調機制”以促進貿易的平衡。

  令美國官員沮喪的是,有時,對中國而言,適應強大的美國,就像過去幾十年來它所經歷的那樣,要比與主宰地位下降的美國成為夥伴,更令它感到舒服。 一位美方代表指責中國人將奧巴馬政府最初的讓步視為軟弱的信號,並譴責中國發表新的咄咄逼人的聲明,聲稱南中國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美方成員、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說,此間的中國官員私下裡試圖打消美國的憂慮,他們說,對中國有關南中國海的講話“存在誤解”。

  “我們在同一條船上”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在此間講過的同樣一句話。這聽上去令人鼓舞。但最近這條船,如果不是完全沉沒,至少是在隨波逐流,雙方需要開始齊心協力蕩槳行舟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