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需求說”推高價格 中國被迫高價買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3 10:01:33  


 
  其實,從技術角度而言,中國可以避免“買什麼什麼貴”的尷尬。可選的方法是,把靜態的糧食安全轉為動態,更傾向於把糧食看作一種商品,實行“低買高賣”的策略。國際糧商就較難判斷中國是在自然購進,還是在彌補缺口。

  在低買方面,今年的小麥進口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其購買價格遠遠低於當時的國內小麥價格。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小麥進口的平均單價為252.7327美元/噸(約合人民幣1700元/噸)。“低價購進的小麥很給力,國際糧價高企後,中國進口糧食的合同就很少見了。”馬文峰說。

  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張元紅也表示,中國儲備糧進口單一,也是造成“中國需求說”很重要的原因。中國有必要拓寬進口渠道。

  據悉,進口小麥的大多是廣東、浙江、山東等地的面粉企業。“國家要想低價購進也很簡單,只要及時給需求企業及時下配額。”馬文峰介紹,這些企業的進口也是中糧代理的,只不過走的是市場渠道,屬於自然購進。相反,如果是發改委給中糧下的死命令,中糧往往不會考慮成本問題。

  “在高賣方面,在保證國家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高價時期出口一部分糧食也未嘗不可。但由於糧食不同於普通商品的特殊性存在,不能大批量地出售,以免對國內糧價造成很大影響。出口下游的加工產品到是一個選擇。”馬文峰說。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首席研究員陳晨則不同意低買高賣的策略。他說,低買高賣是一種市場化交易手段,糧企作為市場主體必以追求最大經濟利潤為目標,但將極大地傷害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以及民眾消費者的利益。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打亂中國糧食市場經濟秩序,不利於中國糧食安全。

  張元紅的擔憂來自於糧食不適合長期儲存,儲存的成本較高,浪費現象也很嚴重。而且,國際糧價波動性很大,較難做出正確判斷。

  但不能忽略的一點是,糧食進出口的配額一直在國家的掌控之下。“只要國家在進出口數量上控制到位的話,應該能避免出現這一點。對國際糧價的預判也是中國必須要做的功課。”馬文峰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