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明康:中國銀行業面對大而不能倒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8 21:22:20  


資料圖:劉明康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即將公布巴塞爾協議III細則,按照既定的計劃,中國相應的銀行業資本監管新方案亦將制定完畢。中國銀行業監管是迎來 “七年之癢”?還是“二次革新”?

  如果說銀監會的成立以來初步確立了中國銀行業專業化監管的大方向,現在的銀監會則希望在此基礎上,與國際標準看齊,根據中國的實踐,全面建立以資本管理為核心的風險約束長效機制。

  財新網報道,值此關鍵時刻,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接受財新專訪,對未來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全新監管框架提出新構想。

  財新:此次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對中國銀行業的主要影響在哪裡?銀監會針對中國的國情做出了一些調整,也引來一些疑惑。能否解釋為何要做這些調整?比如,動態資本、動態撥備、杠杆率、流動性成為2010年銀監會工具箱中的新增的四項監管工具,請你談一談這四大工具推出的考量。

  劉明康:總體來看,國際銀行資本監管制度改革對國內銀行的短期影響有限,但長期影響值得關注。

  之所以說短期影響有限,是因為中國銀行業發展長期堅持“資本質量與資本數量並重”的資本監管原則,成功應對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凸顯了國內商業銀行堅守傳統業務模式的價值。國內銀行的定量影響測算結果表明,實施新的國際監管標準對國內銀行影響很小,目前中國大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動性指標都高於國際同業平均水平。

  但長期來看,按照新的國際監管標準,國內銀行體系滿足資本需求、增加流動性的壓力將更大,籌集資金需統籌規劃,並有可能會引起信貸總量的適度減少。作為維護中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中國的商業銀行必須保持長期安全穩健運營。為實現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雙重目標,中國銀行業須建立以資本管理為核心的風險約束長效機制。

  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面風險監管框架過程中,銀監會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有序實施”的基本原則,對新增的動態資本、動態撥備、杠杆率、流動性等四大監管工具,我們既要與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又要堅持銀監會成立以來所積累的有中國特色的實踐經驗,結合國情和中國銀行業現狀,對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各項標準進行認真測算和實證研究,為制定國內具體的資本監管制度做好準備工作。在此基礎上,結合一些行之有效的簡單、靈活的監管工具和結構性措施,並充分聽取國內銀行對銀行監管改革的意見。年底巴塞爾委員會公布資本監管改革最終方案後,銀監會將適時出台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監管的總體框架和路線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