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0:歐中關係的“大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1 09:18:54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10月份出訪雅典時公開表示願意購買希臘債券。
  中評社香港1月1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2月31日載文《2010:歐中關係的“大年”》,摘要如下:

  或許像葡萄酒一樣,夥伴關係也會有“大年”或是“小年”。歲尾年關,驀然回首,我們發現2010之歐中關係,也因土壤、氣候、肥料、日照等等條件的變化,堪稱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年”。

  當中國總理向世界喊話“信心比黃金重要,團結共渡時艱”之際,歐洲再次看到中國這個夥伴的重要性。2009年11月:胡錦濤高調表態:“中國政府始終把發展對歐關係置於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之一,願同歐方共同努力,推動中歐關係向更高水平邁進”,給危難中的歐盟,一個極為風光的台階。可以說,在世界進入2010年之際,應該是歐盟重新審視對華關係的時刻。這就是這個“大年”伊始的雙邊關係的“土壤”與“氣候”。

  2010年上半年,歐洲各國同時展開了密集的對華外交。 英國外長、德國外長同期訪華,歐盟駐華大使如此放風:“如果沒有中國和歐盟的參與及合作,任何全球性問題都無法得到解決。中歐關係的氛圍現在很好,未來也會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 這番定調,使雙方並肩站在了一起。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於4月29日訪華,在北京與溫家寶會談後,巴羅佐4月30日在北京表示:“我連任後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進一步加深、加強中歐關係。這不僅是為了中國和歐盟的利益,也是為了全球的利益”。這次巴羅佐訪華堪稱陣容豪華: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委會副主席阿什頓,與歐委會負責經濟貨幣、貿易、氣候變化、能源、數字化議程和文化教育及青年事務的6位委員,作出全方位發展關係之積極態勢。

  可圈可點的是,巴羅佐還赴上海為世博會歐盟館剪彩。這是歐盟首次參與在歐盟以外的國家舉辦的世博會。此舉既給足中國“面子”,也凸顯歐盟爭取中國民間理解,顯示老朋友形象的願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