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及其戰略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0 01:05:18  


 
  從包括丁力在內的諸多中國專業和非專業人員都越來越感興趣於中國國際戰略這個事實來看,中國的發展與成長至少在中國的精英中已經產生反應,甚至發酵為數十萬言的“策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早年的“滿腹經綸”急於輸出革命理念大談改造世界體系之必要的言論並沒有引起西方的關注,如今中國主張和諧世界共謀繁榮不再強調挑戰國際體系的合作姿態反而激起西方的懷疑。可見西方大國關注的是你有多大力量,而不是你在說什麼。中國國內的熱烈討論和西方大國日益上升的懷疑說明這個時刻也許已經到來或正在迫近。正如本書的副標題給出的那樣,“中國謀求在未來國際社會的恰當位置”,作者還是保持了一定的謙虛和冷靜,只是要一個“恰當位置”,但至少表明作者對中國現在的位置是不滿的。至於這個“恰當位置”究竟在哪里,作者的觀點大致是在地區霸主和全球霸主之間搖擺。以作者對地緣政治的理解,中國成為亞洲的“中心”國家是自然趨勢,為此作者甚至將通行的地圖側置,以使讀者可以看出日本列島和菲律賓群島只是中國的海洋兩翼,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則是陸地的兩翼等等,由此闡發,作者也引用了諸如美國大戰略家布熱津斯基等人的觀點,即誰控制了某某地區就是控制了整個世界等等。這種控制某某等於控制某某的推論在今天的現實世界中有沒有意義呢?在早期的殖民時代,列強就是這麼幹的,馬漢的海權論也好,沙俄與英國在阿富汗的爭奪也好,都是控制什麼的反映。這最終造就了今天的國際體系,但這是否表明未來國際體系的發展必定仍然按照這個路子呢?這個問題值得斟酌。

  中國人看天下大勢,歷來有從容不迫指點江山的姿態,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類,都是難以證偽的正確之論,只是並沒有告訴你怎麼分、分多久,怎麼合、合多久。而這實際是關鍵,光講一個結果並不會幫助你理解當下。而這恰恰是討論大戰略的宏論最容易犯的錯誤。觀察國際體系的演變也是如此。誰都不會反對國際體系是要變的,但沒有人知道它會怎麼變。以過去的經驗來推斷以後要發生的事,其中包含的風險非常大。西諺雲,人不能兩次進入同一條河。資本主義興起之初通行有效的地緣政治理論在數百年後是否仍然有效,我們不知道,也不可能預測,因為世界變得太快。作者花了大量篇幅不厭其詳地討論中國古代的縱橫之術,意在證明世界就是這樣的,永遠是這樣的,因此我們就從這里出發好了,把祖宗的智慧狡詐謀略與地緣政治的進取攫奪控制混為一體,就可發展出當代中國的大戰略。這種觀點在今天仍唯力量之馬首是瞻的現實世界,也許也沒有錯得離譜,但關心中國的大戰略的人仍然需要明白,中國之所以要討論大戰略,是因為我們的國力取得長足的進步,GDP總量突然達到了世界第二。試問三十年前整個世界,有哪個智者曾經預測到這一點呢!既然對今天世界體系中出現的最重要結果以前從未有人預見到,我們又憑什麼認為我們有能力預見到未來三十年世界一定會出現什麼結果?中國對現行體系有所不滿,這沒有問題,但中國的發展也得益於現行體系,這應當也是公認的。這個狀況使中國在思考未來世界的格局和中國應該怎麼辦時有可能面對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挑戰,因此仍以傳統地緣政治的觀點來預測中國的行為和政策,就有可能非常離譜,來預測國際體系的變化軌跡,也可能錯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