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運籌帷幄帥才 楊偉拚出殲20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3 00:26:50  


如今身為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的楊偉,肩負著多個重大型號總設計師的千鈞重擔。
  中國的隱形戰機殲-20受到關注是理所當然,不過這一新型戰機飛上天乃至最後形成戰鬥力,離不開幕後的設計團隊和試飛員們。現任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楊偉是孕育了殲-20的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人稱“拚命三郎”。

  據了解,楊偉也曾擔任殲-10雙座機、梟龍等中國最新型戰機的總設計師。由中航工業主辦的中國航空報對楊偉重點進行了介紹,並稱“如今,楊偉承擔了更加艱巨、更加重要的國家重點型號研製任務,並擔任總設計師。”

  媒體評價楊偉曾“肩負著多個重大型號總設計師的千鈞重擔”,既是一個身體力行的“拚命三郎”,更是一名運籌帷幄的帥才。作為系統總設計師,他成功主持了先進的全權限、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等的研製,成為中國新一代殲擊機電傳飛控系統的組織者和開拓者。

  報道稱,“面對多個艱巨而繁雜的重點型號研製任務,楊偉帶領研製團隊迎難而上,在磨礪中逐漸成長成熟”,通過創新的研製管理模式“創造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系列奇跡:由同一設計單位承擔的兩個不同的大型戰機在同一年實現首飛,促進了不同項目、不同研製階段的風險控制和有效管理。”試飛員還需數百次試飛

  伴隨中國空軍近年來不斷研發出的新機型,一批優秀的試飛員也進入公眾視野。自2005年以來,中國空軍先後有6名試飛員獲得“英雄無畏獎”,包括安全飛行2250小時,正確處置空中險情15起,空中重大險情5起,先後參加並完成了十餘項重大科研試飛任務的試飛員李中華;駕駛過蘇-27、蘇-30、F-16等12個機種34個機型的試飛員雷強;第一個駕駛米格-23和第一個駕駛米格-29的中國試飛員張景亭、殲-11新型號試飛員畢紅軍、山鷹教練機試飛員梁軍、曾先後擔任5種機型首席試飛員和首席指揮員的李國恩等。

  有分析指出,殲-20的首飛只是開始,距離定型還需要經過數百次的試飛。沒有優秀的試飛員,戰鬥機的各種預研課題就無法在飛行中得到驗證。而中國最新一代戰鬥機是否能夠順利研發成功,是與一支優秀的試飛員隊伍分不開的。
 
  “拚命三郎”拚出殲20 楊偉--運籌帷幄的帥才

  如今身為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的楊偉,肩負著多個重大型號總設計師的千鈞重擔。他既是一個身體力行的“拼命三郎”,更是一名運籌帷幄的帥才。

  航空路上的奔跑者 ——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楊偉

  學生時代參加過棒球訓練的楊偉,深諳團隊取勝必須“統一指揮、配合默契”的訣竅。面對多個艱巨而繁雜的重點型號研製任務,楊偉帶領研製團隊迎難而上,在磨礪中逐漸成長成熟,在探索中不斷積累,構築了大型複雜項目管理新模式,執掌的多型號研製也交出了圓滿答卷。

  飛機設計是跨學科的大型複雜系統工程,多個重大型號項目的並行研製,給資源配置、進度節點、經費需求、特別是技術狀態的控制與管理帶來了極大挑戰。

  楊偉多次說:“近年來,我們全體參研人員以超常意志連續拼搏,幹得極為艱苦。未來,我們各項任務仍將空前繁重,僅僅靠拼體力、拼消耗來拼任務難以為繼,而且也無法迎接更大的挑戰。” 

  楊偉組織創建新的大型武器裝備研製管理平台。在設計師系統中引入現代管理理念、建立柔性組織、實施設計流程再造、大量運用數字化設計等先進手段,以精益設計和敏捷管理為核心,構築現代化的多項目管理新模式。

  這些創新的研製管理模式,促進了“梟龍”飛機主機廠所之間研製技術、研製設施和製造技術的協同運行,確保了研製全線高效率、快節奏地運行,創造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系列奇跡:由同一設計單位承擔的兩個不同的大型戰機在同一年實現首飛,促進了不同項目、不同研製階段的風險控制和有效管理。

  在他的帶領下,一批具有先進設計理念、掌握先進技術的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已經形成梯隊,推動著我國航空工業科技持續創新、向前發展,並為航空工業走向國際市場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

  隨著殲10雙座機作為國家高新武器裝備正式批准立項,一份任命書從北京飛向成都,國防科工委任命楊偉為殲10雙座型飛機總設計師。與此同時,我國與巴基斯坦政府達成一致,由中巴雙方共同投資開發、全新設計的先進多用途“梟龍”戰機也加快了研製步伐,當時的中國一航任命楊偉為“梟龍”總設計師。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殲20橫空出世 撼動美國霸主地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