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雙贏思維打開美中經貿新格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5 13:37:40  


1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討論中美關系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
  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美國《僑報》1月24日載文《以雙贏思維打開美中經貿新格局》,摘要如下:

  探討美中關係,似乎總也繞不過“經貿”這個話題,比起外交、軍事等宏大的議題,經貿問題可能關乎美中兩國千千萬萬民眾的“飯碗”,而更受普羅百姓所關注。

  據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此次訪美迄今已為美國企業帶來超過450億美元的合同。奧巴馬稱,這將讓23.5萬美國人保住就業崗位。“訂單外交”的成果令人矚目,但正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所言,雖然中美兩國在經貿領域取得積極進展,但在中國關切的三大問題上並未取得實質突破性進展。這三個方面是:要求美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放開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管制以及擴大中國企業在美投資機會。美方對此並未作出相應讓步。他在19日深夜的吹風會上形容,“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通過這次訪問好像樓梯聲音更接近了,但人是不是馬上下來,我們還得再看一看。”

  不可否認,經貿利益目前仍是美中雙方最重要的共同利益所在。經過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美中貿易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展現的是互利雙贏的大好局面,對世界經濟復甦也釋放出積極信號。然而期間夾雜的貿易戰爭、貨幣戰爭卻也令人擔憂。曾幾何時,在世界經濟陷入危機之時,“同舟共濟”“攜手共進”成為各國的共識,但在美國某些政客眼中這似乎只是權宜之計,而非永久承諾——2010年,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的聲音再度高亢,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再度在美國揮舞。 

  如果探究對人民幣匯率討伐聲浪的高低起伏,不難發現,這是沿著美國國內政治邏輯展開的:隨著中期選舉的臨近,追求連任的奧巴馬需要以經濟成就說服選民,而一些政客更製造了新一輪 “中國議題”泡沫。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美國國力受到較大影響,而中國經濟則繼續高速增長,使得美中實力差距縮小之勢超出兩國預期。且兩國實力對比這一微妙變化恰是在國際體系轉型的大時空背景下發生,致使雙方實力地位的相對變化被嚴重放大,兩國競爭被賦予“大國興衰”、“權力轉移”等特殊含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