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金融時報:阿拉伯等不到春天來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3 16:46:31  


  中評社台北2月23日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蘇伯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周二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年輕一代不滿與科技開放所引發的群眾抗爭,正撼動突尼西亞、埃及、巴林與利比亞的專制政權。葉門、沙特阿拉伯恐是下一個。他指出儘管這些政權都倒下,但是如果這些力量無法改變這些國家長久享有的自然資源優勢,真正民主的“阿拉伯春天”依然難以降臨! 

  據台灣工商時報引述該文,多數中東國家雖然擁有相對高的生活水準,卻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像是利比亞、伊朗與特別是沙特阿拉伯。這些國家儘管相當富有,但是在世界銀行的政治自由度排行榜卻多居於殿後。政治與經濟發展的分歧在中東特別明顯,其主因是受到經濟租的詛咒。(經濟租在此是指提供自然資源所獲得的報酬,主要是指石油)。 

  這些經濟租獲得輕而易舉。政府不費吹灰之力就有這些財富源源不絕流入。在中東主要經濟租是石油。以巴林、利亞比與沙特阿拉伯為例,石油營收占出口與國庫收入一大部分。埃及雖然不是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大國,不過它也生產相當數量的石油與天然氣,這為政府鎮壓異議份子與鞏固政權提供所需資金。 

  然而該租金詛咒並非全然是石油,例如埃及擁有許多可以利用的資源。龐大的外援資金,特別是來自美國,讓它得以維持政權。這些租金也來自地理優勢蘇伊士運河。旅遊業也是,許多遊客慕名金字塔而前來觀光。最後是海外埃及勞工匯款回國的資金,他們多數在鄰近的石油出口國工作。 

  然而經濟發展的歷史也指出,這些擁有經濟租的國家,其政府沒有太多動機建立強有力的政治機構或是傾聽人民聲音。以埃及為例,這些經濟租占外匯收入約三分之二。然而埃及與其他中東國家一樣,習慣用這些經濟租來鎮壓異議分子,並營造出一個無須發展有力政治組織的環境。 

  即使利比亞與巴林民眾,也加入埃及和突尼西亞,推翻這些專制的政治系統,不過這些經濟租所帶來的詛咒將不見消失。即使這些國家變的比較民主,但由於他們依然受惠於這些龐大的經濟租利益,使得他們沒有必要對人民課稅。這也將妨礙對國家控制的產業進行改革,以創造民間部門財富。它也讓真正的民主系統發展畫下句點。因為後者的必要基礎,是對人民的合法課稅。 

  疲弱的經濟機構將是這些國家持續倚賴經濟租所造成的結果。這將無法創造真正服務,例如教育與技能訓練,進而限制企業人才的發展。此外它還會導致官僚作業膨脹、財產權執法不力與對創業造成阻礙。 

  因此蘇薩伯拉曼尼安認為,這些民主剛萌芽的中東國家,其長期經濟前景依然黯淡不明。他們面臨的經濟挑戰比全球化與開放市場還更為重大。他們的第一步必須要中止對經濟租的依賴。唯有如此,才能發展真正的經濟組織,並為龐大的年輕與失業人口在民間部門創造工作機會。 

  委內瑞拉的政治人物阿方索(Perez Alfonzo)過去曾把石油對經濟的負面效應,以“惡魔的糞便”來形容之。中東政治已在進行轉變,不過經濟清理工作卻尚未開始。


    相關專題: 阿拉伯世界風雲突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