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政協委員呂鳳鼎:中國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2 14:13:41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伴隨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如何進一步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讓中國企業、中國文化乃至中國形象更好地“走出去”,成為一個擺在中國面前的重大問題。

  新華網報道,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召開前夕,在委員駐地記者偶遇政協委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呂鳳鼎,這位曾任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駐瑞典大使的政協委員一談到“走出去”的話題,話匣子就打開了。

  企業走出去:如何“弄潮”海外收購?

  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吉利和沃爾沃聯姻……過去5年,中國企業正越來越多地跨越國門,走向全世界,上演了一幕幕“娶洋媳婦”和“小魚吃大魚”的現實版話劇。然而,中海油中亞折戟、華為美國受挫,一系列事件也彰顯出“走出去”的不易。

  對此,呂鳳鼎委員認為,走出去的方向值得肯定,但“步子”可以邁得更適當,不用過於擔心“黃花菜都涼了”。

  他說,中國應從屢屢受挫中吸取教訓。首先,企業要對國際市場有清楚認識;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有長遠眼光,逐步掌握核心技術,加強自主創新力度。

  “我們的企業如何能在國際競爭大潮中保持生命力和發展空間,是目前最需考慮的問題。”呂鳳鼎委員說,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關鍵在於企業領導人的思想——要有長遠觀點,而不要有“一錘子買賣”的想法。

  文化走出去:“大改革”更要“大繼承”

  越來越多的中國圖書擁有海外版權、中國演藝團體足跡遍及全世界……近年來,伴隨著中國文化團體發展壯大,中國文化也在加快走出去。

  “中國古典文學、以傳統器樂為代表的中國音樂、中國雜技及中國電影更是頗受海外青睞。”長期在國外工作的呂鳳鼎委員坦言,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仍然有限。“曾有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對我說,中國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但現在能讓世界認識和欣賞的文化形式太少,外國人的‘選擇餘地’很小。”

  “但是我認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很有潛力。”這位資深外事工作者認為,“中國人能不能得諾貝爾文學獎,我認為不必太強調。但至少我們的作品應讓世界更了解和欣賞中國,對中國更親近。”

  呂鳳鼎說,要真正“走出去”,不僅要有更深刻反映社會、人性和思想的好作品,有好的翻譯,還要有先進的推廣和營銷手段。

  形象走出去:“暴風雨來時不慌張,收獲鮮花掌聲不頭昏腦漲”

  1月,“中國紅”點亮紐約時報廣場,中國首部國家形象宣傳片在美國播出,中國全面進入國家公關時代。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國,該如何展示自己的形象?

  “目前中央決策比較明確,對形勢認識很冷靜——第一,我們的國情是什麼,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二,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有喝彩,也有嫉妒,更有人抱著某種不良心理。”呂鳳鼎委員說,國內各界對此也正逐漸形成共識。

  “我們不怕別人對自己有種種不正確看法,怕就怕自己的心理不平和。”呂鳳鼎委員說,如果能用正常心對待,就會“暴風雨來時不慌張,收獲鮮花掌聲時不頭昏腦漲。”

  “走我們的路,讓世界了解我們想的是什麼,說的是什麼;同時也讓世界看到,我們的所說所想和所作所為是一致的。”呂鳳鼎委員說,“畢竟,多數人不是頂著花崗岩般的腦袋,或都戴著有色眼鏡。有些問題需要通過時間來解決,無法一蹴而就。” 


    相關專題: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