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人怎麼就設計不出“蘋果”?代表熱議創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4 09:12:51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新華網報導,3月3日晨,北京職工之家餐廳。來自安徽的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圍坐在一起吃早餐,儘管忙於速記沒來得及記下每位說話代表的名字,但記者在隔桌聽到了一段關於中國自主創新的“群口”對話。

  “就這麼一部Iphone4手機,魔力橫掃全球。平時叫我愛人買瓶醬油都困難,她愣是為買‘蘋果’足足排了4個小時隊。”

  “我兒子今年高考。我問他‘金榜題名’要什麼禮物?人就要‘蘋果’!”

  “你們說咱中國人怎麼就設計不出個‘蘋果’呢?”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短線作戰、貼牌生產、初級加工。這是創新創造的致命傷。”

  “各大產業都存在這種問題。世界每10雙運動鞋中有1雙是‘中國製造’,電腦整機95%以上的零件在中國加工,可大都在為國際巨頭打零工。就說給‘蘋果’代工的富士康吧,生產一萬部、一億部、都沒有一部能說是自己‘原創’。”

  “改革開放30多年,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增加了GDP,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卻沒能提升中國人的自主創新意識。”

  “‘十二五’要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必須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近年來,我國在重大專項上有突破,但總體來說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不少重要領域核心關鍵技術還受制於人。比如去年打敗美國的‘美洲豹’成為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大部分芯片不是國產的。”

  “我國有古老的四大發明。中國人的基因裡應該不缺乏創新力,現在創新能力不足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我認為是技術和市場聯繫得還不夠。還舉‘蘋果’這個例子。人家設計師可是把用戶的需求、心理摸了個透。造型簡約又不失高貴,據說機身厚度都是精心計算的,保證單手握住的時候手感最好。它特有的觸摸控制技術……。”

  “我們的運營商和設備製造商都想多培養優質客戶,但沒有踏踏實實地思考客戶的需求,沒有下力氣去探索對用戶和自己雙贏的商業模式。‘蘋果’的出現其實改變了移動通信的商業模式。互聯網從最早的‘聯繫平台’發展到‘瀏覽平台’,再到‘交互平台’,又發展到現在‘工作平台’。在‘蘋果’上上網,所有網民既是消費者,也是網絡內容的產生者,甚至是網絡技術的創造者。用戶在手機上設計軟件,只要好用,照樣也可以賺錢。”

  “這裡有一個創新環境的問題。科學研究、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需要‘仰望天空’‘十年磨一劍’。在我國,好多高校科研院所都是‘唯論文是瞻’。真要十年不發一篇論文可能連工作都保不住了。另外,跑課題、跑項目牽扯的時間太多也是個問題。”

  “‘蘋果’的成功,還體現了創意和團隊合作的力量。這也是國內科研人員應該學習的。”

  “‘十一五’科技投入每年都在增加,國家很多重大科技項目也卓有建樹。‘嫦娥二號’奔月、‘雪龍’再訪北極、‘蛟龍’載人潛水器潛入深海。科技領域的喜事還真不少。聽說‘十二五’科技投入還將繼續增加,創新環境將進一步改善,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一支投身科研的人才隊伍,我對中國的自主創新有信心!”


    相關專題: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