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陳雲林跨過濁水溪 民進黨重大轉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5 10:52:56  


  中評社台北3月5日電/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海協會長陳雲林跨過濁水溪,將兩岸政經網絡深入中南部、中小企業,及中下階層;這原是綠營陳水扁在“總統”大選時的“三中戰略”,如今卻成了陳雲林的戰略方針。

  社論說,陳雲林訪雲林縣的一幕,將此行的微妙性質反映得淋漓盡致。縣長蘇治芬拋出一句“以禮相待”卻避不見面,當地農會則盛情相迎。司儀以布袋戲的定場詩拉開迎賓序幕:“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曾被民進黨喻為“黑白郎君”的陳雲林,這一天在雲林變成了“素還真”;主人送他一具戲偶,還題了“嘉惠農黎”四個字。

  如果遮去影像,這場座談會可能會被誤以為是“行政院”“農委會”主委和農民代表的聚會,但在台上主持與農民對話的卻是海協會長陳雲林。迎賓紅紙上寫著“雲林歡迎陳雲林”,陳雲林則說“陳雲林聽到雲林的心聲”。雙方就關稅、通關手續等交換意見,並提出大陸在台灣設置“蔬果常設採購中心”的構想。陳雲林說:“大陸採購,台灣優先;農產採購,雲林優先。”他還說,請農會作出一個企劃,轉給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

  社論說,這個場景,其實可謂是陳雲林這次跨過濁水溪之行的濃縮版。在高雄,與旅遊業及企業主面對面;在雲林,也是與農經人士面對面。當陳雲林說,請農民將“企劃”交給江丙坤之時;令人聯想,會不會遲早連海基會的中介角色也會退場。這個場景,若就“統戰面”來看,令人覺得北京“入島,入戶,入腦,入心”的滲透力至足警惕;但若就兩岸“雙贏共生”的憧憬來看,則令人覺得兩岸的政經連結已深入民間基層的血脈肌理,未來無人可使之倒退,亦無人可使之折返。

  陳雲林此次跨過濁水溪,不啻反映了民進黨的政策重大轉向。陳雲林前數度來訪,民進黨發動暴力流血抗爭;而此行陳菊、賴清德及蘇治芬三人雖未出面迎賓,但未發動抗爭,且反對暴力抗爭,並在桌底下協辦陳雲林與“三中”會面。可謂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立委”選舉及“總統”大選在即,民進黨對陳雲林之態度的轉變,反映了民進黨在選季的兩岸論述必亦有所改變。當然,若強烈反對陳雲林及兩岸經貿交流對民進黨的選情有利,民進黨就不可能讓陳雲林好看;反之,若強烈反對陳雲林及兩岸經貿交流對民進黨的選情不利,則民進黨就不可能叫陳雲林難看。所以,陳雲林此行,沿途抗爭大幅降低;民進黨甚至稱,那是“獨派”抗爭,或指為“多元意見”。凡此,俱見民進黨亦知,兩岸交流層次的漸深、漸廣、漸低已是大勢所趨;因而民進黨對陳雲林之跨過濁水溪,明裡不見面,暗下私連繫,更公開協辦陳雲林的民間拜會。且看,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竟然擠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一句空話,尤可見民進黨面對今日情勢已不知如何措辭了!

  社論說,本報一向主張,台灣的政治路線必須與經濟路線合轍。以前李扁二任政府,欲以“鎖國”的經濟路線與台獨的政治路線合轍;結果,經濟路線走不下去,政治路線也走不下去。2008後,馬政府以“不統/不獨/不武”的政治路線,與ECFA、直航三通等經濟路線合轍;如今經濟交流已入“三中”層次,而台灣內部關於政治路線的爭議亦瀕解決階段。當然,中國大陸與台灣交流,不免有政經上的“統戰”動機;但台灣在經貿上抗拒的餘地甚小,互利的空間甚大,在政治上則主要仍是究竟要用“中華民國”或“台灣國”與中國大陸競合的問題。關鍵在民進黨:就抽象面看,民進黨是否認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具體面看,民進黨如何看待陳雲林跨過濁水溪?

  然而,不能只見到陳雲林跨過濁水溪的動作;更重要的是,要看“三中”對陳雲林的回應,以及民進黨以“不出面的接待”與陳雲林配合演出,此自係緣於對民意及時勢的認知所致。其中,北京的滲透力令人警惕,馬政府的掌舵力令人關注,民進黨的反省力令人期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