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邵宗海:兩岸政治議題談判怎能迴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0 11:55:48  


當兩岸間的“經、急、易”告一段落時,要不要開始思考“政、緩、難”?
  中評社台北3月10日電/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邵宗海今天在旺報撰文,評析兩岸政治議題談判。文章內容如下。

  馬英九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內容已在3月8日公布,其中有段話顯見是再度對更早之前美聯社一篇報導作出澄清:“兩岸發展是‘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政治議題也沒有急迫處理的必要,目前也沒有思考規畫”。

  對國台辦主任王毅有關兩岸關係談話,馬英九回應:國台辦領導人常說兩岸要“穩中求進”,代表雙方已有共識。巧合的是,王毅剛好也在3月8日參加大陸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的分組討論時再次表示:今年大陸推進兩岸關係的總體思路是“穩中求進”。

  政、緩、難 沒思考 

  細讀馬英九的談話,會感到他在兩岸協商的“進程”發展中,將不採躁進的政策。而再轉視他對王毅談話的回應,以及王毅最新的說法,也會覺得兩岸似乎有個共識,那就是很多議題是需“循序漸進”。

  深入探索會發現,马英九的看法有其盲點。首先:當兩岸間的“經、急、易”告一段落時,要不要開始思考“政、緩、難”?一個領導人也許可以說“政治議題沒有急迫處理的必要”,但面臨如此接近的對手,又要展現台北有前瞻的戰略,我們的大陸政策可否說“目前沒有思考規畫”? 

  再說,兩岸和平的環境是雙方當局與民眾的期待,中共在十七大已提出“和平協議”建議,馬上任後也並不排斥與對岸商討“和平協議”可能。

  在多次台北官方釋出的看法里,除了要求大陸撤除飛彈,並開放台北國際參與國際空間外,也沒有排除兩岸應可商討“建立軍事互信的機制”,那麼這些議題嚴格來說,是否應在“政治議題”的範疇之內?“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造訪香港時曾提出,“在兩岸兩會的制度化協商架構下,‘陸委會主委’到大陸去是可以期待的,或國台辦主任到台灣”。萬一賴幸媛或王毅都同意可以互訪,政治談判能避開嗎? 

  況且,兩岸在2005年在澳門進行“兩岸包機直航”談判時,雙方主管民航的官員已早坐上談判桌。到了去年ECFA議題在簽署之前,幾乎所有談判均由兩岸主管官員直接來接觸協商,海基海協兩會只是承擔鋪路與搭橋的工作,甚至台北的主談官員,即使在對手只謙稱是“專家”身分與會時,還是以正式官銜職稱上陣,如這不是“政治或官方談判”,那又是什麼性質的協商? 

  國台辦 露徵兆 

  王毅的“穩中求進”的“進”這個字,會永遠停留在“政治議題”的範疇之外嗎?王毅2009年6月18日在三藩市僑界招待會,他說:“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並不意味刻意迴避複雜和敏感問題”,這充分坦露北京將不迴避政治談判的立場。他就是刻意要指出兩岸在面臨政治談判恰恰應存在的態度:“我們要未雨綢繆,前瞻性地思考如何把握和對待兩岸之間存在已久的矛盾和分歧,為最終破解這些難題開闢道路,創造條件”。這是國台辦透露兩岸必然走向全面建立“兩岸政治關係”的徵兆。

  作者同意馬英九在大陸政策上不採急躁冒進的策略,也能理解他在面臨2012年大選之前必須保持穩健不要給對手見縫插針的謹慎,但是作為台灣的領航者,不能沒有指標或方向的指引,更不能迴避遲早要面對的政治談判。马英九可以為自已定調“任內不談統一”,但必須弄清楚政治談判是要解決台北的困境,但絕不等同它與“統一談判”畫上等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