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很難找到這樣的國家:卡扎菲的利比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7 17:02:34  


  進入2011年,北非國家突尼斯、埃及相繼變天,強人統治不敵民怨沸騰,兩位執政超期的強人黯然落馬,而在位時間最長的卡扎菲還在沉著應對,調侃亂局。卡扎菲和他的利比亞到底是怎麼了?

  地廣人稀,資源富饒很難找到這樣的國家:面積17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四個伊拉克,而人口只有600多萬,和北京三環內居住的人數差不多,且90%聚集在沿海的幾個城市,僅首都的黎波里就集中了全國1/3的人口,50%的製造業,是利比亞西部的經濟中心。另一個大城市是東部的班加西,人口接近100萬,是東部的經濟中心,可以控制全國大部分石油出口,目前在反對派控制之下。可以說,現在的利比亞已經形成了東、西兩個政治實體的對壘,前景叵測。利比亞地廣人稀,但富藏石油和深層淡水,人均GDP早就超過了1萬美元,是名副其實的富國。利比亞的石油是出了名的,1969年卡扎菲上台時,日產量曾高達330多萬桶,相當於今天科威特的日產量,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但目前利比亞石油日產量只有40年前的一半,排名也後移到第16位。儘管如此,利比亞仍是目前非洲第三大產油國,儲量則位居非洲第一。

  由於石油工業國有化、西方制裁和領導人的興趣多向,這個國家只有1/4的國土經過地質勘探,如若全面探過,儲量還會更多。石油是利比亞最大的財富,出口收入的95%、財政收入的85%和GDP的70%仰仗石油收入。按照現在的價格,利比亞僅石油出口每年就可進賬500億美元,錢多得花不完。充足的石油收入為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支援世界革命、搞形象工程和創造“世界第八大奇跡”提供了財政支持。卡扎菲創造的奇跡是開鑿1300口千米深井,抽出中部地區的地下水,通過總長達5000公里的地下管道,輸送到沿海城市和農業區,在沙漠裡種麥子。鋼筋混凝土的幹線管道直徑4米,完全國產,筆者曾參觀過這個工程,的確蔚為壯觀。

  工程預算是20多年前的300億美元,從1984年幹起,一直幹到前不久內亂突發,中國工人結隊撤離了工地。有人曾勸告卡扎菲珍惜幾百萬年積攢下來的深層淡水,他說沒關係,再抽幾千年也抽不完。這就是自然界中的利比亞,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其實是有福分的,因為他們的人均自然財富,遠遠超過了那些人口密集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領袖超常,體制獨特很難找到這樣的國家:一個27歲的通訊排排長率領12個軍校同學和手下的幾百名士兵把國王趕跑了,自己當上了這個沙漠國家的“大酋長”,一當就是42年。這個國家號稱沒有政府,各級人民委員會負責各項事務,自己管理自己,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稱呼也怪:總人民委員會總秘書處總書記。這個總書記就是當年發動政變的排長卡扎菲。卡扎菲毫無疑問是個天才。上中學的時候就是學生領袖,不僅能說會道善於奇思妙想,而且極有感召力,發誓要建立一個新社會。他的幾個主要的追隨者後來都成了國家領導人。為了制服這個不安分的學生,利比亞教育部部長曾親自簽署開除他的訓令,並規定不許國內任何學校再接收他。但卡扎菲和他的幾個同學索性考入不歸教育部管理的軍校,後來就成了大氣候。即便在軍校裡,他也是最不安分的人,學習經常不及格,但已經開始組建自己未來的班底:小學同學負責在民間傳播革命思想,軍校同學負責效仿埃及的納賽爾,建立“自由軍官組織”,準備武力奪取政權。

  1969年,老朽的伊德里斯國王被好幾個政變集團覬覦,其中包括前首相和總參謀長,唯獨級別最低的卡扎菲團夥成功了。因為他們年輕,敢闖,下手狠。由於當時的利比亞軍隊規模小,只有5000人,最高軍階只是上校,軍校的英國督導也是上校,政變成功後,卡扎菲不違祖制,自己也僅掛了個上校軍銜。但這個上校後來卻統帥著10萬大軍,幾百架戰機和幾千輛戰車,更不要說連續42年離奇地統治這個國家和在世界各地呼風喚雨了。 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亞中部海岸城市錫爾特以南30多公里的沙漠帳篷裡,父親是牧羊人,屬於受排擠的卡扎法部落,一度為強勢的大部落放羊,少年卡扎菲對此忿忿不平。但他執政後,不計前嫌,對國內幾個大部落實行籠絡安撫政策,各部落均出人參與國家管理。當然,安全、情報、特種部隊和空軍等核心力量,都是自家人。 政變成功,卡扎菲成立了革命指揮委員會,實施嚴格管制,他說“從今以後,誰要是從事政黨活動,就是犯了叛國罪”,膽敢要求民主反對專制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關,重要的反叛分子還要追殺到國外。他把3萬名意大利農場主和猶太商人全部趕走,並把的黎波里的天主教堂改建為清真寺,夜總會什麼的也都被關閉了。他靠軍隊上台,對軍隊管理極為嚴格,舊軍官大多被清洗,敢於發動新政變的,無論官兵,一律絞死。上台三個月,他就同埃及和蘇丹簽署了統一備忘錄,試圖形成一個足以消滅以色列的大強國。

  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阿以衝突”,他責成中學同學、革委會副主任賈盧德到一個大國購買原子彈,說一顆就夠了,出價1億美元。人家不賣,他就開始自己造,一直造到伊拉克的薩達姆被活捉,才徹底放棄擁有核武器的志向,把所有核材料、設備和圖紙裝船運到美國,換取美國不再說他支持恐怖主義。他認為選舉是最不公道的,是51%的多數人對49%的少數人的權利的踐踏,議員也僅僅代表政黨而不是人民,因此他建立的全國惟一的政治組織叫做“革命統一陣線”,國家名稱最終定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之所以不是共和國而是民眾國,他的解釋是:利比亞已經進入了人民直接管理國家的民眾時代。至於地方管理機構,則是數以千計的人民委員會,牽頭人不是選舉出來的,而是“推舉”出來的。遇有不同意見,不能作出決定,要深入討論,直至達成一致意見。他照顧各個部落的利益,大家都喜歡的職位,要在各部落精英中分配,協商不成就暫時空缺,曾發生駐某國大使空缺一年多的事情。不要以為是卡扎菲冷淡同這個國家的關係,這恰恰說明利比亞人是重視和喜歡這個國家的。他曾不遺餘力地支持巴勒斯坦人的鬥爭,管他用什麼手段,比如製造洛克比空難事件(1988年)。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阿拉伯世界風雲突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