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是馬鶴凌與蔡潔生競選“總統”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2 07:51:41  


蔡英文與馬英九
  中評社台北3月22日電/日本大地震,震亂了蔡英文的參選步調;她在三月十一日早上大陣仗宣布參選的新聞,當天下午就被日本的地震海嘯完全吞沒。

  五天後,蔡英文勉力從世紀災變的新聞土石流中鑽出來,她丟出的第一個令人注意的選舉話題,竟然是馬英九父親馬鶴凌的骨灰罈,及她自己父親蔡潔生的墓碑。

  蔡英文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說,她父親蔡潔生的墓碑上刻著“屏東楓港”,馬英九父親馬鶴凌的骨灰罈上卻刻著“化獨漸統”。蔡英文說,她只是簡單陳述兩人父親墓碑及骨灰罈的差異,以及此差異所象徵的認同差異。

  聯合報社論指出,蔡英文以這個話題作為她競選“總統”的第一槍,著實令人十分意外又失望;這與民進黨過去操弄的“貴賓狗”、“香港腳”與“馬統”有何不同?這難道就是蔡英文在初選宣言所說的“不要再召喚對立的仇恨”,“把台灣從過去激情嘶吼的政治,帶往一個理性說服的政治”?

  拿馬鶴凌的骨灰罈與蔡潔生的墓碑相提並論,算不算是“一個理性說服的政治”?蔡英文的初選宣言,難道禁不起五天的考驗?蔡英文說,這是要陳述一種“認同差異”,其意是指蔡潔生的墓碑上不刻祖籍漳州,而刻楓港,其實是一種“正名運動”;至於馬鶴凌骨灰上刻的“化獨漸統”,可以證明馬英九“傾中賣台”的血統。

  這就是蔡英文參選“總統”的第一槍,火藥是“正名”,彈頭是“血統論”。蔡英文擺出的態勢儼然是:雙英交鋒,不但是蔡英文與馬英九比,甚至連蔡潔生也要與馬鶴凌比。

  其實,馬鶴凌的遺願“化獨漸統”,只是表達了“個人思維”;馬英九所主張的“不統/不獨/不武”,才是“國家政策”。相對而言,蔡潔生的墓碑不論是刻著漳州或楓港,這也只是“個人思維”,既不能證明其他刻著穎川、晉江、隴西、泉州者就是“不愛台灣”,更不能作為蔡英文兩岸政策白皮書的任何支撐。總之,這完全不是“一個理性說服的政治”。

  “總統”大選如果馬蔡對壘,要比的是馬英九與蔡英文的“國家政策”,而不是馬鶴凌的骨灰罈或蔡潔生的墓碑上刻了什麼“個人思維”。

  蔡英文標榜“新世代”,宣稱要建立“新的政治文化”。但這種把骨灰罈與墓碑丟入戰火的動作,其實比“貴賓狗”、“香港腳”或“馬統”更低劣;因為,“貴賓狗”只是針對馬英九個人,骨灰罈卻是把人家祖宗也拖下水。

  陳水扁巨貪惡腐,但陳致中的“一邊一國連線”儼然已是民進黨內舉足輕重的派系;蔡英文不對陳水扁與陳致中父子的共犯關係發一語,卻難道想叫馬英九捧著乃父的骨灰罈,與扛著亡父墓碑的自己競選“總統”?這又豈是“一個理性說服的政治”?

  沒有錯,這次“總統”大選,“國家”認同、“憲法”認同及兩岸關係皆可能是辯論焦點;但辯論的支撐並不在馬鶴凌的骨灰罈與蔡潔生的墓碑,而是須對已經上路運行的具體政策進行論證。蔡英文承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ECFA、經合會繼不繼續?水果虱目魚還賣不賣?“不統/不獨/不武”是否同意?還要不要直航?“前朝兩岸政策”是否應當延續?這些皆與馬鶴凌的骨灰罈與蔡潔生的墓碑無關,卻是“總統”大選應當辯論的“國家”政策。

  近三年來,馬英九的國家認同、“憲法”認同及兩岸政策皆已明明白白地實際運作;蔡英文欲超越馬英九,即應在“國家”認同、“憲法”認同及兩岸政策上提出針鋒相對的主張。這些,皆不可能從馬鶴凌及蔡潔生的墓碑上找到答案,因為不是馬鶴凌與蔡潔生在競選“總統”。

  蔡英文的第一槍令人意外又失望;走這種偏鋒,只是徒顯其空洞無物、色厲內荏。蔡英文說,“我們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在這條路的入口處竟就擺著骨灰罈、豎著墓碑,果然很不一樣。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