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法混血兒華人媽媽:文化歸屬重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5 11:44:43  


  中評社香港3月25日電/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在華人媽媽Changer眼裡,快11歲的混血女兒不僅僅是一個中國人,也是一個法國人。然而,這種身份認同的理想狀態並沒有出現在生活中。這個生在法國、長在法國的女孩對“中國”事物相當排斥,而且不希望別人知道她是中國人。 
 
  據中國駐法大使孔泉介紹,法國現有華僑華人大約有50多萬人。作為華裔代表之一的中法混血兒,注定要面對中西方文化的撞擊,面臨“是中國人還是法國人”的歸屬問題。

  別給孩子留下“中國”陰影

  Changer的問題打破了華人論壇沉寂。不少網友表示,作為父母,他們對祖(籍)國有深厚的感情,不願意孩子全盤接受法國當地的文化,忘記中國根。

  生活在巴黎南郊的Flavien現在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表示,她的兒女們並未對身份產生過疑問,而且旅居法國20多年的她被孩子們稱為出生在上海的法國人。對於Changer的問題,Flavien認為,這與孩子已經有不少和“中國”相關的記憶和經歷有關。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共鳴。中法混血兒華天的媽媽表示,用中文嘮叨也許就是一個典型的壞例子。她由此提及身邊的一個法德組合家庭,因為媽媽總在生氣時用德語數落小孩,後來這家的三個兒子對德語都沒有好感。

  不少華人媽媽同時也指出,孩子需要群體的認同感,如果處在單一種群的環境中,孩子會因為自己的“不同”而感到壓力,甚至恐懼。一旦在迷惑期遭到嘲笑,孩子會難以接受身份的事實。

  “尋根知故鄉”有助身份認同

  網友Dance with dragon,熟悉她的朋友都會親切地叫她“龍”。她表示,兒子3歲半時也一度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並拒講中文。不過,在龍帶兒子回中國度假之後,情況大有改觀。

  “看到電視上有關中國的介紹,他都很得意地說,我去過這個地方。”龍通過老師還了解到,兒子在班上還會偶爾講幾句中文,引得小朋友們的羨慕和好奇。“家庭氛圍也很重要,父母要告訴孩子,天生就接觸兩種文化和語言是別人沒有的優勢。”龍說。

  “尋根知故鄉”的辦法在Changer的女兒身上也收獲了不錯的效果。去年秋天,Changer帶女兒第一次回到中國,在讓女兒親眼看到中國現代化的城市、嘈雜的交通和正宗美味的中餐後,孩子終於對中國有了直接的認識。加上平時多看中國的電視節目,家人、朋友對孩子說做中國人的優勢等各方努力,“現在情況好多了。”Changer高興地說。

  有法國教育從業者表示,不少混血孩子會有身份認同困惑的經歷。而一些有經驗的父母認為,其實哪個國籍無所謂,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有一種文化的歸屬。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龍表示,歸屬感不宜強求,“但我會不停地展示中國文化美妙之處,讓他漸漸意識到中國文化在他生命中的分量;帶他多接觸中國人的圈子,讓他知道他不是孤立的,有很多孩子跟他一樣是‘中法雙栖’。”龍的兒子現在已經上CE2了,她認為,哪裡人其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要做個什麼樣的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