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鼓勵年輕人關心公共事務 搶二百萬首投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0 16:38:20  


  中評社台北4月10日電/馬英九今天走入校園鼓勵學子關心公共政策,此舉固然有爭取首投族的選戰考量,但就“國家”長遠發展,學子愈是願意關心“國事”,未來愈有可能負責任的公民。不過就近日不論是核四、國光石化,或大法官國籍問題的公共討論,政治人物理盲又民粹的操作,儼然就是公共關心的負面示範,因此台灣社會缺的其實不是對公共參與,而是基於專業知識的理性辯論。

  聯合晚報特稿指出,下屆“總統”大選估計首投族達200萬,爭取這群藍綠色彩尚不濃厚的新興選民,朝野卯足了勁。馬英九從政以來在青年選票始終獨佔鰲頭,但執政後有政策包袱,加上國民黨形象“老摳摳”,大老、樁腳子女佔滿從政空缺,黨內文化不鼓勵辯論、挑戰,沒有關係、不聽話者根本出不了頭,也讓國民黨難以吸引新血加入,活力戰力與民進黨愈差愈遠,也讓馬英九的青年票出現高度危機。

  馬英九走入校園與學子對談公共政策,可趁機澄清在野黨的攻擊,宣傳政府的政策目的,發揮與民溝通效果;但作為執政黨主席,馬主席必須真正活絡黨內青年參與的管道,否則鼓勵學子關心國是同時,黨內卻沒有真正傑出青年的立錐之地,馬英九的理念將只是“做半套”。

  此外,公共政策不是要年輕人多關心就好,許多年輕人看法有創意,但欠缺實踐性,而年輕人高度參與網路世界公共議題討論,更是意見氾濫,專業不足,鼓勵年輕人對公共政策關心之外,更要提倡理性和專業的討論,否則就會流於民粹。

  尤其,近來對若干重大議題的討論及反應,都可見看到政治人物及台灣社會的理盲。以日本核災為例,日本人並未因核災陷入全國性輻射恐慌,也未因此就宣布停掉日本的核電廠,反而是台灣為撤不撤僑吵翻天,政治人物不關切真正有安全疑慮的核三,反一味反對核四商轉。

  國光石化議題亦復如此,先前不論藍綠執政,都只一味推動國光石化興建,當台塑大火與日本核災讓環保聲浪再度抬頭,大家才開始注意石化業對環境的可能衝擊,但政治人物轉向反國光石化的同時,卻又不願負責任地對台灣石化業的何去何從提出全套檢討,凡此種種顯示,台灣社會要的不只是年輕人的政策參與,更需要政治人物帶頭展現對公共政策的理性。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