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京媒:日本經濟遭“複合災害”重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9 00:43:08  


大地震重創日本的基礎設施。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人民網報道,全面翔實顯示日本經濟震後狀況的數據尚需時日。現有數據只能管中窺豹,但也可以說明“複合災害”重創日本經濟。

  基礎設施損壞重——

  日本內閣府上月底發布的損失測算顯示,僅道路、港口、上下水道等基礎設施和企業設備的直接損失,最多可達25萬億日元(約合2945億美元),遠超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的10萬億日元(約合1178億美元)損失。建築損壞約22萬幢。浸水面積507萬平方公里。東部沿海地區遭海水淹過的農田達2.36萬公頃,重災區所有漁港都遭毀滅性打擊,2.25萬艘漁船大部分受損。農林水產省估算,僅漁業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800億日元(約合21億美元)。福島核電站30公里避難圈內有2000多家企業,其周邊地區的工業、農業、漁業、畜牧乳品業將長期停滯。東京及周邊填海造地地區約40平方公里“液狀化”。

  “斷鏈”威脅製造業——

  日本東北地區有鋼鐵、石化、汽車、IT、核電等支柱產業。地震及海嘯給東部沿海地區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停產導致零部件供應不足,致使製造業整體遭受“供應鏈斷裂”壓力。以汽車業為例,豐田、日產和本田三大汽車廠商先後宣布恢復4月恢復生產,但開工率只有震前的一半。其他如電子、電器、芯片、精密儀器等日本優勢製造業同樣受困於零部件庫存不足、物流瓶頸等問題。零部件短缺不僅影響日本國內製造業,也影響到海外製造業。過去日本製造業眾多企業以產品“獨此一家”、“隨要隨到”等生產和物流方式為自豪,此次被地震海嘯核事故災害一舉擊潰,並且波及製造業整體,自豪特點成為脆弱“軟肋”。

  電力短缺壓力大——

  此次大地震與阪神大地震顯著不同之一是電力短缺。因福島第一核電站停運以及災區若干火力發電站受損,東京電力公司供電地區電力缺口約25%,並且電力短缺問題無疑將長期化。通常為應急電力充足地區本應送電支援電力不足地區。但因日本電力特定體制,關東地區電力波長為50赫茲,關西地區為60赫茲,無法直接送電供電。關東和關西交界處雖有變電設施,但變電能力有限,供不應求。雖然北海道地區與關東地區電力波長相同,但交界處津輕海峽電纜容量有限也是愛莫能助。政府要求企業節電25%至20%,企業計劃夏季輪流休長假,以緩解電力短缺困境。眼下電力消費與GDP是正相關,如果關東地區GDP減少20%,對日本經濟而言如同次生災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