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場質問”體現了大學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8 11:47:09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新京報》報道,女大學生“當場質問”,更大的價值,是告訴大學,究竟該怎樣定位講座、報告,以及怎樣組織講座、報告。

  唐駿在南林大演講,遭遇南大女學生“踢館”,事發已經一周,但餘波未平。據新京報“京報調查”的結果顯示,62.6%的受訪者至今認為唐駿去大學演講“不合適,涉嫌學歷造假沒有道歉,容易誤人子弟”,而與之對應,又有47.7%的受訪者贊同“允許唐駿大學演講,也要允許學生‘踢館’”,以及37.4%支持“他有公開演講的自由和權利,別人無權干涉”。

  這組調查結果,本就顯得很“糾結”,依照上述結果,大致有10%的受訪者是既選擇“不合適,學歷造假問題沒有道歉,容易誤人子弟”,又“允許唐駿大學演講,也要允許學生‘踢館’”的。在筆者看來,這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大家對大學報告、講座的模糊認知。

  這次風波,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分析大學報告和講座的極好案例。在大家的傳統印象中,大學報告應該請各種成功人士,整個報告,也應該洋溢著一片和諧氣氛,如此,就皆大歡喜。以此來分析南林大請陷入醜聞的唐駿做報告,就覺得有不妥,而現場出現學生“踢館”,也讓組織者覺得不爽,是不尊重嘉賓。——調查中,29.8%認為女大學生“踢館”是“沒有禮貌,不照顧主辦方顔面,可以私下表達意見”。爭議由此而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