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媒體觀察:俄羅斯不再是世界關注中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1 00:06:13  


從超級大國的巔峰跌落下來,這20年俄羅斯走得相當慘烈。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環球時報主任編輯屠麗美撰文指出,5月9日又是紅場閱兵的日子。細想起來,這是一年當中數得出來的幾個全世界將目光聚焦莫斯科的機會之一。而同天開幕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仍然抽走了一些關注的視線。紅場上似曾相識的方隊記述著這個民族不變的驕傲和自豪,但不可否認,在蘇聯解體20年後的今天,俄羅斯離世界輿論焦點的距離,已然漸行漸遠了。

  筆者自1993年成為職業媒體人,至今已經18年。期間目睹了俄羅斯在劇變後苦苦尋找國家定位的大半歷程,也目睹了這個國家從被媒體爭相“圍觀”到逐漸偏移世界關注中心的過程。

  記得當年布熱津斯基形容蘇聯解體後的俄社會生活狀況:“實際上是第三世界國家水平”。蘇聯解體帶來的劇痛前所未有,當時中國很多新聞報道,都在記述對俄羅斯跌入“二三流國家”的驚訝和嘆息。一時間,俄羅斯成了失敗經驗的樣本。“休克療法”沒有讓俄羅斯輕鬆地擁抱市場經濟,卻讓整個國家真的陷入休克狀態。“私有化”讓近兩成俄居民淪為赤貧狀態,同時催生了至今困擾俄羅斯改革發展的“寡頭政治”。1998年至1999年,金融危機席捲俄羅斯之時,誰也不會忘記俄羅斯在一年多的時間連換4任總理。一代強人葉利欽,和他身邊一個個走馬燈似變換的年輕青澀的總理面孔,曾經占據過多少家各國主流報章的頭版頭條。

  媒體同樣沒有漏過的,是俄羅斯在“投奔西方”這條路上行走的艱辛和覺醒。蘇聯解體後,俄國內一度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親西方情緒,天真地以為“沒有了蘇聯,拋棄了意識形態的分歧,大家就是一家人了”。殘酷的事實是,對於俄羅斯的“一邊倒向西方”,西方回報的並非“又一個馬歇爾計劃”,而是北約前所未有地向東擴張。從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到烏克蘭的“橙色革命”,西方媒體用當年歡呼蘇聯劇變的勝利語調,記錄著俄羅斯戰略的一步步收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