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統派:詮釋歷史應從兩岸共同記憶出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9 00:34:34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與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表示,近日台北幾場七七事變紀念活動,有助於凝聚本地民眾的中華民族共同歷史記憶與情感。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7月9日電/馬政府今年高調紀念七七事變,馬英九當天連趕3場對日抗戰紀念活動。台灣統派團體今日發聲明稿指出,蔣介石從“先安內後攘外”剿共政策轉向抗日,是1936年西安事變後,在強大民意壓力下不得不為的轉變;而中共則早在30年代初就提出以反日為主要任務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部分人士紀念七七,以蔣介石通告全面對日抗戰作為歷史見證的開端,此論述有待商榷。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與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今天聯合發出聲明稿表示,近日台北幾場七七事變紀念活動,有助於凝聚本地民眾的中華民族共同歷史記憶與情感,然活動中部分人士對抗日戰爭論述卻出現問題意識偏向,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對此提出商確。全文如下:

  抗日戰爭的慘烈,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在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民族保衞戰中,我國軍民犧牲達2千萬人以上,但有關對日抗戰歷史的回顧與紀念卻大都以“七七事變”後,由蔣介石以國民政府軍委會委員長名義通告對日全面抗戰作為歷史見證的開端。

  然而歷史是人與事交織綿延而成的長河,不應該被切割,也應求符合真相。在此不能不指出,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野心遠從扶植溥儀成立滿州國,發動九一八事變,攻打上海的松滬戰役等等事件早已暴露無遺,也激起全中國高漲的反日民族意識,因而對蔣介石以“先安內後攘外”的剿共政策作藉口,無視日本大敵採取友日的消極立場,大表憤慨。事實上,蔣介石的抗日政策是西安事變後,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不得不調整的轉向。反之,中共早在30年代初提出以反日為主要任務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更在七七事變後,發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為總的政治路線。在全中國各地據點進行反日鬥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