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精神衛生法徵意見 擾亂公共秩序規定引爭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1 10:10:21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6月10日,備受關注的《精神衛生法(草案)》歷經26年漫長孕育終艱難面世,國務院法制辦就草案向社會開展的首次意見徵集昨日截止,社會各界通過不同方式參與討論,另有多家專業機構遞交了修改建議書。

  京華時報報道,除了精神障礙患者的非自願住院醫療制度,社會各界關注焦點還包括如何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如何保護患者合法權益等問題。

  在此期間,該報記者多方採訪精神衛生障礙患者及其家屬、精神科醫生、法律界人士和草案起草人,聽取他們對上述焦點問題的看法。同時,我們選取華中地區一家精神病專科醫院為樣本,調查解析我國精神衛生領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索解決之道。      

  如何設置非自願住院醫療制度,是精神衛生立法的重中之重,也是難點中的難點。

  究竟什麼樣的人應該強制收治?誰有權力把人送進精神病院?有病沒病誰說了算?強制收治屬於醫學範疇還是司法範疇?相關各方暗戰猶酣。

  在遞交給國務院法制辦的修改建議書中,民間公益組織“精神病與社會觀察”和“衡平機構”提出,作為強制收治的適用條件,“擾亂公共秩序”容易被濫用,應予删除;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憲法與人權專業委員會則認為,這個概念過於寬泛,應予細化;來自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的專家則認為,草案確定的強制收治適用條件過窄,可能導致很多需要治療的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

什麼樣的患者應該強制收治?

>>爭議1

  草案明確規定非自願住院醫療措施的適用條件,即只有精神障礙患者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且有傷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擾亂公共秩序危險的,才能對患者實施非自願住院醫療。

“擾亂公共秩序”容易被濫用

  著名公益律師、深圳“衡平機構”負責人、《中國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報告》主筆人黃雪濤表示,“擾亂公共秩序”內容相當寬泛,《刑法》確定的“擾亂公共秩序罪”包含“妨害公務罪”“招搖撞騙罪”等28個罪名,《治安管理處罰法》確定的“擾亂公共秩序行為”則包含“破壞選舉”“追逐攔截他人”等20種行為。如果將“擾亂公共秩序”作為非自願住院醫療措施的使用條件,無疑存在被濫用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